野葛淀粉与木薯淀粉混粉理化特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方东方

作者: 方东方;蔡芳;李少斌;宦吉运;施建斌;隋勇;蔡沙;熊添;梅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野葛淀粉;木薯淀粉;混粉;结构;理化性质

期刊名称: 中国粮油学报

ISSN: 1003-0174

年卷期: 2024 年 39 卷 002 期

页码: 86-9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野葛淀粉和木薯淀粉为原料,将木薯淀粉分别以10%、30%、50%和70%的质量分数掺入野葛淀粉.研究了原粉基本成分、原粉和混粉的结构、凝胶特性、抗氧化活性、热特性、冻融稳定性、消化特性、冲调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木薯淀粉比例的增多,可以根据扫描电镜中的颗粒形状明显区别原粉及混粉,混粉平均粒径(10.68~13.05 μm)均比野葛淀粉(9.47 μm)高.野葛淀粉与木薯淀粉分别为C型及A型晶体结构,混粉后并未改变其结构及红外光谱图.混粉的糊化起始温度随添加量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更难糊化.混粉抗氧化能力降低、多次冻融后趋于稳定、冲调黏度增大;混粉后硬度增大,最高达到2 410.46 g,质地硬化,凝胶性能变差;混粉的抗性淀粉(质量分数0.37%~1.59%)相对野葛淀粉较低(5.65%).木薯淀粉的掺入对混粉影响较大,有利于从淀粉的结构和理化特性等方面为鉴别野葛淀粉中是否掺有木薯淀粉提供参考.

分类号: TS231

  • 相关文献

[1]超微粉碎处理对木薯淀粉结构及消化特性的影响. 曹英,夏文,李积华,王飞,刘洋洋,林燕云. 2019

[2]高速射流对木薯淀粉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胡洋,夏文,李积华,刘洋洋,王飞,魏晓奕,林燕云. 2018

[3]动态高压微射流处理过程对多糖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李亚楠,刘红芝,刘丽,石爱民,王强. 2015

[4]夏季克氏原螯虾虾肉和虾壳基本性质研究. 吴伟伦,夏雨婷,石钢鹏,汪兰,乔宇,康峻,石柳,吴茜. 2023

[5]蜜柑皮和蜜柑果肉膳食纤维的结构表征、理化和功能性质. 桑嘉玘,李璐,温靖,辜青青,徐玉娟,刘昊澄,傅曼琴,卜智斌. 2022

[6]不同加热-冻融循环处理对甘薯淀粉结构及物化特性的影响. 赵仲凯,木泰华,杨海燕,张苗. 2015

[7]高压微射流处理过程对多糖结构与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李亚楠,刘红芝,刘丽,石爱民,王强. 2014

[8]超高压处理对柚皮海绵层不溶性膳食纤维理化性质、结构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陈宁宁,徐玉娟,吴继军,余元善,彭健,王艳慧,康志英,李璐. 2024

[9]玉米诱发突变M_1不同授粉方法的研究. 周柱华,王增贵,张凤云. 1994

[10]玉米杂交种辽单1301选育. 高长建,马宇光. 2017

[11]脱糖处理对马铃薯全粉-小麦混粉品质的影响. 熊添,何建军,蔡芳,王少华,施建斌,蔡沙,隋勇,陈学玲,范传会,家志文,梅新. 2021

[12]硅烷化改性木薯淀粉/聚碳酸亚丙酯共混膜的结构及耐水性. 李秉正,潘丽霞,黄慨,杨辉. 2014

[13]木薯淀粉高温浓醪发酵酒精工艺的研究. 秦艳,李明松,王青艳,关妮. 2009

[14]水包水乳液法制备木薯淀粉微球的研究. 潘丽霞,黄纪民,苏志恒. 2014

[15]酶法制备粉状木薯淀粉胶黏剂反应条件的研究. 朱婧,王青艳,秦艳,申乃坤,朱绮霞,黄日波. 2014

[16]干燥方法对木薯淀粉基碳气凝胶制备和吸附性能的影响. 冼学权,黎演明,潘丽霞,李秉正. 2019

[17]利用木薯淀粉产异丁醇的重组菌株的构建. 林丽华,庞浩,陈燕,刘春宇,裴建新,黄日波. 2014

[18]无明矾薯类鲜湿粉条的加工工艺优化及其理化特性. 孙震曦,木泰华,马梦梅,陈井旺. 2020

[19]木薯淀粉/PVA复合膜制备工艺研究. 张可喜,曹阳,李开绵,蒋盛军,王江,赵同建,李鸿. 2009

[20]医用木薯淀粉复合膜制备工艺研究. 张可喜,李开绵,曹阳,曹献英,蒋盛军,王江,李鸿,赵雪娜.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