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杂种优势群分类方法的比较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蒲宗君

作者: 刘仲齐;杨武云;颜泽洪;郑有良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杂种优势群;一般配合力;RAPD标记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04 年 24 卷 04 期

页码: 17-2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分类的方法和依据不同,小麦群内和群间杂种优势的测定结果也不同。为了客观评价各类方法的优劣,作者根据小麦产量性状、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RAPD标记等将小麦品种(系)分别归为不同的类群,试验结果表明:以RAPD标记为分类依据效果最好,Group 与Group 间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它们F1杂种的平均产量优势高达18.8%。以产量构成因素为分类依据效果稍差,但仍能区分开优势群和非优势群,群间杂种的平均产量优势最高为15.06%。以一般配合力为分类依据效果最差,群间杂种的平均产量优势甚至不及群内杂种,最高的群内杂种优势也仅有12.1%。因此认为小麦杂种优势群的建立应以RAPD标记为主要依据,兼顾产量性状,而根据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无法准确预测杂种的产量优势。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10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配合力效应研究. 李新海,徐尚忠,李建生. 2001

[2]四川盆地小麦杂种优势群研究. 刘仲齐,饶世达. 1997

[3]小麦抗条锈基因Yr6分子标记初步研究. 牛永春. 2007

[4]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6的RAPD标记和SCAR标记. 许红星,刘红彦,李锁平,郅玉宝,杨共强,何文兰,宋玉立. 2004

[5]与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Pm2紧密连锁RAPD标记的筛选研究. 刘金元,陶文静,刘大钧,陈佩度. 2000

[6]小麦株市近等基因系的RAPD标记研究. 郭北海,张忠廷. 2000

[7]小麦品种复壮30中与抗白粉病基因连锁的一个RAPD标记. 王立新. 2001

[8]马卡小麦耐湿性的RAPD标记及定位研究. 张江丽,蔡士宾,张光祥,魏静波,张彩琴,马正强. 2003

[9]江苏鲜食糯玉米育种杂种优势群及杂优模式分析. 沈锦根,胡加如,薛林,印志同. 2007

[10]36个贵州主要玉米自交系的SSR遗传分析. 邱红波,叶雨胜,戴保威,彭忠华. 2009

[11]贵州70份玉米自交系的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及其杂种优势群分析. 杨文鹏,关琦,杨留启,王伟,张文龙,祝云芳,潘敏娜,沈建华,赵致. 2011

[12]中国玉米种质基础、杂种优势群划分与杂优模式研究. 王懿波,王振华,陆利行,王永普,张新,田曾元. 1998

[13]黄淮麦区杂交小麦亲本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史秀秀,毕晓静,马守才,亓佳佳,韩芳,张改生,牛娜. 2013

[14]利用SNP标记划分46份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 杨兆顺,袁文娅,许高平,韩小云,孙天齐. 2018

[15]20份美国中熟玉米杂交种选系及配合力分析. 王俊强,孙善文,韩业辉,于运凯,许健,周超,丁昕颖,陈青利. 2019

[16]利用SNP标记及配合力划分超甜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 贺囡囡,冯云敢,蒙云飞,韦爱娟,弓雪,卢生乔,韦桂旺,吕巨智. 2021

[17]SSR标记用于玉米自交系遗传变异与优势类群划分的研究(英文). 刘杰,刘公社,朱至清,陈刚. 2002

[18]玉米Glyco-hydro-16糖苷酶家族全基因组的鉴定及其遗传分化. 林峰,葛敏,周玲,赵涵. 2016

[19]黄淮海夏玉米的育种目标及品种选育方法改良. 汪黎明,郭庆法,高新学,孟昭东,刘治先. 2005

[20]利用配合力和分子标记划分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 段智利,姚文华,黄云霄,汪燕芬,罗黎明,徐春霞,陈洪梅,谭静,番兴明.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