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草原红牛不同部位肌纤维特性及类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关诗宇

作者: 关诗宇;谷兴亮;沈宏旭;马玉敏;程雷;曲磊;秦立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中国草原红牛;肌纤维类型;苏木精-伊红染色;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四唑氧化还原酶组织化学染色;肌束膜;肌内膜

期刊名称: 肉类研究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11 期

页码: 8-12

摘要: 为研究中国草原红牛不同部位肌纤维组织特性,对草原红牛不同部位肌纤维特性及类型进行比较分析.选择6头体质量、日龄相近的中国草原红牛,通过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四唑氧化还原酶组织化学染色对不同部位肌肉样本(西冷、大条、米龙、上脑、小条及牛腩)进行显微观察并结合形态计量学分析.采取HE染色法对不同部位肌纤维直径、肌纤维横截面积、肌内膜厚度、肌束膜厚度及肌纤维类型组成占比进行测定和统计,同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草原红牛不同部位间的肌纤维横截面积与肌纤维直径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牛腩、西冷部位肌束膜厚度与其他部位差异极显著(P<0.01);西冷、大条肌内膜厚度与其他部位相比差异显著(P<0.05),Ⅰ型肌纤维占比各部位间均差异显著(P<0.05),ⅡB型肌纤维占比米龙、西冷部位与其他部位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提示,草原红牛不同部位间肌纤维组织特性及肌纤维组成占比存在差异.

分类号: TS251.1

  • 相关文献

[1]不同加热处理对兔肉超微结构的影响. 董晗,张牧焓,王道营,诸永志,徐为民,刘芳. 2012

[2]青海省高原鼠兔体内囊尾蚴分类学地位的初步研究. 范彦雷,李立,娄忠子,闫鸿斌,李建秋,刘聪暖,贾万忠. 2014

[3]中国草原红牛(吉林系)导入红安格斯牛基因后发育性能研究. 吴健,张国梁,于洪春,李旭,秦立红,刘基伟,王蕾,朱永超,赵玉民. 2016

[4]草原红牛IGFBP-5基因外显子多态性及对胴体性状的影响. 芦春艳,杨润军,姜昊,张金玉,张国梁,赵玉民,赵志辉. 2010

[5]中国草原红牛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3′-UTR多态性及其与屠宰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郭振刚,张立春,曹阳,于永生,罗晓彤,金海国. 2013

[6]阉割后草原红牛与正常公牛8种组织中IGFⅠ和IGFⅡ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 孟纪伦,赵志辉,秦立红,张国梁,赵玉民. 2011

[7]阉割后草原红牛与正常公牛8种组织中IGF I和IGFⅡ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 孟纪伦,赵志辉,秦立红,张国梁,赵玉民. 2011

[8]中国草原红牛品种资源现状及展望. 吴长庆,于洪春,张国良. 2000

[9]草原红牛肝配蛋白A5基因克隆及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薛佳佳,秦立红,曹阳,高一,刘理想,李旭,肖成,王晶,张国梁. 2021

[10]红安格斯*中国草原红牛杂交一代效果研究. 吴健,于永生,秦立红,曹阳,马彦茹,刘基伟,于洪春,朱永超,张国梁,赵玉民. 2021

[11]草原红牛CAPN1基因mRNA表达特性分析. 秦立红,赵玉民,吴健,李旭,刘基伟,胡成华,赵志辉,张国梁. 2012

[12]我国6个肉牛品种肌肉纤维特征研究. 解祥学,孟庆翔,任丽萍,代俊芳,李蕊. 2011

[13]猪肉质形成的分子机制与营养调控. 尹靖东,李德发. 2014

[14]猪骨骼肌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稳定性分析. 齐富磊,林勇,杨铭洋,邓康泥,黄媛琴,徐稳,周小兵,丁沛,贾逸敏. 2020

[15]叶绿醇对小鼠骨骼肌代谢酶活性和肌纤维类型的影响. 林厦菁,束刚,朱晓彤. 2018

[16]肌纤维类型分类及转化机理研究进展. 梁婷玉,吴建平,刘婷,柏妍,张瑞. 2018

[17]寒冷环境对民猪骨骼肌肌纤维类型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李忠秋,刘春龙,吴赛辉,张冬杰,何鑫淼,王文涛,孙金艳,彭福刚,刘娣. 2021

[18]IGF-I-CaN-NFATc3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鸭发育早期骨骼肌中的同步表达及其与肌纤维性状相关性. 束婧婷,宋迟,徐文娟,章明,单艳菊,陈文峰,宋卫涛,陶志云,李慧芳. 2015

[19]肌纤维类型与生理代谢、生长性能及肉质的关系. 张丽,孙宝忠. 2013

[20]PGC-1α与骨骼肌能量代谢和肌纤维类型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李忠秋.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