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真菌臭红菇化学成分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兴娜
作者: 王兴娜;刘吉开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臭红菇;红菇醛萜;红菇醛萜烯;红菇酮萜;红菇酮萜醇;(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5,6-三醇
期刊名称: 中草药
ISSN: 0253-2670
年卷期: 2014 年 45 卷 24 期
页码: 3515-351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臭红菇Russula foetens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其子实体中的化合物,运用氢谱、碳谱、二维核磁共振(1H-1H COSY、HMQC、HMBC、NOESY)、高分辨质谱、红外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个倍半萜(1~6):8β,13-二羟基-小皮伞烷-5β-甲氧基γ-乙缩醛(1)、13-羟基-小皮伞烷-7(8)-烯-5-甲氧基γ-乙缩醛(2)、8β,13-二羟基-小皮伞烷-5-羰基γ-内酯(3)、8β,13,14-三羟基-小皮伞烷-5-羰基γ-内酯(4)、7,8,13-三羟基-小皮伞烷-5-羰基γ-内酯(5)、lactapiperanol A(6),3个甾醇(7~9):(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5,6-三醇(7)、麦角甾-5,7,22-三烯-3-醇(8)、3-羟基-5,8-过氧麦角甾-6,22-二烯(9),尿嘧啶核苷(10)、D-阿洛糖醇(11)。结论化合物1~4是从臭红菇中分离得到的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红菇醛萜、红菇醛萜烯、红菇酮萜、红菇酮萜醇。化合物7、8、10、11为首次从臭红菇中分离得到。
分类号: R284.1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青梅组分抗食源性致病菌活性分析
作者:宋爽;王兴娜;高志红
关键词:青梅;萃取组分;抑菌活性;食源性致病菌;液相色谱-质谱法
-
果梅绿原酸超声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
作者:王兴娜;吴晓红;周惠;余芳;王帆;陈宝宏
关键词:果梅;绿原酸;超声辅助浸提;正交实验;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
-
麝香草酚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帆;张添菊;王兴娜;周涛;李春阳
关键词:麝香草酚;单增李斯特菌;作用机制
-
κ-卡拉胶与刺槐豆胶复配胶的流变学特性研究
作者:陈璐;王兴娜;李文芳;金青;缪锦来
关键词:κ-卡拉胶;刺槐豆胶;复配胶;粘度;协同作用
-
青梅果实不同极性组分的抗氧化活性
作者:王兴娜;汪晶;黄午阳;王猛;李春阳;王帆
关键词:青梅;抗氧化活性;极性组分;总黄酮;总多酚
-
响应面法对酶法制备桂花汁工艺的优化
作者:李红领;李春阳;曾晓雄;刘晓林;王兴娜
关键词:桂花汁;复合酶解;出汁率;响应面法;工艺优化
-
大白口蘑子实体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孙程亮;李正辉;冯涛;王元忠;刘吉开;王刚
关键词:大白口蘑;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结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