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第19、26代驴胎皮肤细胞弱毒前病毒DNA全基因序列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全滟平

作者: 全滟平;赵立平;韩秀娥;沈楠;吕晓玲;沈荣显;相文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马传染性贫血;驴胎皮肤细胞弱毒;全基因序列分析

期刊名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ISSN: 1008-0589

年卷期: 2007 年 29 卷 7 期

页码: 487-491,518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不同代次马传染性贫血驴胎皮肤细胞弱毒(Fetal donkey dermal virus,FDDV)的免疫保护效果各不相同,只有第10~15代驴胎皮肤细胞弱毒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可作为疫苗使用,继续传代则疫苗的保护率下降.为确定有、无免疫保护效果的FDDV在基因水平上的差异,本实验对无免疫保护效果的第19、26代驴胎皮肤细胞弱毒前病毒DNA进行了全基因序列测定,并与已测序的疫苗毒株进行序列比较.第19代和第26代FDDV全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5%,与疫苗毒株全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6.9%、96.7%.LTR是EIAV在细胞传代中变异最显著的区域,第19、26代FDDV的LTR与疫苗毒的LTR同源性仅为89.6%、89.3%.马传贫病毒的gag基因高度保守,第19、26代FDDV与疫苗毒株的gag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仅有2个氨基酸不同.第19、26代FDDV与疫苗毒株的pol基因、env基因的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9%、98.8%、93.7%、93.6%.由序列比较结果可以推断,第19代、第26代FDDV不具有免疫保护效果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LTR和env基因的变异,导致病毒复制能力下降或免疫原性丧失,不能诱导机体产生良好的免疫反应.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第1 9、26代驴胎皮肤细胞弱毒前病毒DNA全基因序列分析. 全滟平,赵立平,韩秀娥,沈楠,吕晓玲,沈荣显,相文华. 2007

[2]马传染性贫血琼扩抗原生产工艺的改进. 赵立平,许井君,朱远茂,相文华,薛飞,杨建德,王晓钧,吕晓玲,木拉提,沈荣显. 2004

[3]马传染性贫血驴强毒gp90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刘永刚,张宝山,孔宪刚,杨威,刘胜旺,贾永清. 2003

[4]带有分子标记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弱毒株的构建. 温建新,童光志,仇华吉,涂亚斌,吴东来,王柳. 2003

[5]免疫抑制对EIAV弱毒疫苗株在免疫马体内载量的影响. 马建,姜成刚,林跃智,郭亮,沈荣显,邵一鸣,周建华. 2008

[6]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通过驴胎肺二倍体细胞培养继代的研究Ⅰ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感染及诊断用抗原的试制. 王西川,王翠兰,何兆忠. 1981

[7]中国马传染病的防控历史与现状. 马建,王晓钧. 2014

[8]马传染性贫血弱毒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特点与疫苗免疫保护的相关性研究. 林跃智,邓喜林,沈楠,吕晓玲,赵立平,邵一鸣,沈荣显,周建华. 2008

[9]马传染性贫血发病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及其表位研究. 马建,孔宪刚,沈荣显,周建华. 2006

[10]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跨膜蛋白主要免疫决定区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薛飞,贾斌,朱远茂,杨建德,王晓钧,相文华,赵立平,吕晓玲,沈荣显. 2003

[11]建立艾滋病动物模型的可能性分析. 司聚同. 1989

[12]马传染性贫血弱毒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特点与免疫保护相关性研究. 林跃智,邓喜林,沈楠,吕晓玲,赵立平,邵一鸣,沈荣显,周建华. 2008

[13]马传染性贫血弱毒疫苗免疫马与自然感染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清抗体耐热性比较研究. 朱远茂,薛飞,赵立平,杨建德,王晓钧,吕晓玲,相文华,沈荣显.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