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引矮秆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海燕

作者: 刘海燕;马宝新;孙善文;王俊强;蒲子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矮秆玉米;自交系;配合力;杂种优势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10 年 01 期

页码: 17-20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以4255、169、4344、44、K10和龙抗11为测验种,对外引的14个矮秆玉米自交系,按NCII设计,对小区产量等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矮01、矮1127、490和NY-1是综合表现比较理想的自交系,从其组配的组合中筛选到高产杂交组合的可能性较大,应当充分加以利用;其余各自交系各自有其突出的优良特点,可根据育种要求加以利用。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玉米自交系YJ7不同密度下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分析. 张振良,陆虎华,陈国清,郝德荣,吴嘉点. 2015

[2]17个玉米地方种质选系的配合力分析. 余世权,黄宁,荣廷昭,张吉海,徐克成,李志龙. 2015

[3]20份玉米种质选系的利用潜力分析. 马延华,孙德全,李绥艳,林红,潘丽艳,杨国伟,任晓亮,李东林. 2014

[4]外来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与温带玉米自交系产量配合力分析及其遗传关系的研究. 番兴明,谭静,杨峻芸,刘峰,黄必华,黄云霄. 2002

[5]外来玉米群体选系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研究. 叶雨盛,王晓琳,李月明,李哲,刘晶,刘志新,王延波. 2012

[6]三个群体选育自交系配合力分析及评价. 闫淑琴,苏俊,李春霞,龚士琛,宋锡章,李国良,扈光辉,王明泉. 2007

[7]高产杂交种组配中马齿型亲本的选择与利用. 曾三省. 2000

[8]不同生态类型区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周小辉,杨贤成,岳尧海,高智勇. 2004

[9]外引矮秆玉米自交系性状综合评价. 刘海燕. 2009

[10]部分高油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马延华,金益,孙德全,李绥艳,林红,潘丽艳. 2009

[11]玉米自交系414配合力及杂优模式分析. 薛林,印志同,胡加如,陈国清,陆虎华. 2006

[12]Suwan种质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 沈建华,任洪,徐如宏,王春梅. 2012

[13]7个旅大红骨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及评价. 彭雷,李季竹,金明华,苏义臣,杨伟光. 2008

[14]几个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参数分析. 刘鹏,任英,闫丽娜. 2004

[15]10个糯玉米自交系育种潜力分析. 张振良,薛林,黄小兰,赵俊宇,陆虎华,陈国清,郝德荣,冒宇翔,周广飞,石明亮. 2017

[16]9个糯玉米自交系主要品质性状的配合力效应及遗传参数分析. 陆虎华,胡加如,薛林,陈国清,石明亮,黄小兰,孙权星,彭长俊,陈小晖,程玉静. 2011

[17]鲜食糯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双列杂交分析. 沈雪芳,王义发,罗红兵,黄璜. 2010

[18]几个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 蔡志飞,陆虎华,陈国清,薛林,黄小兰. 2001

[19]内蒙古主推玉米品种部分自交系产量配合力分析及其遗传关系研究. 孙峰成,冯勇,苏二虎,张来厚,赵瑞霞,刘志雄,石海波. 2011

[20]14份引进美国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及应用评价. 张新,鲁晓民,曹丽茹,张前进,魏昕,郭金生,王振华.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