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小麦土壤有机碳变化及最佳取样方法试验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晓阳
作者: 李晓阳;任丽华;刘亚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碳固定;耕作方式;检测;美国
期刊名称: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ISSN: 1673-5366
年卷期: 2006 年 01 期
页码: 15-16
摘要: 土壤有机碳的变化与土壤特性、土壤管理方式及土壤有机碳检测方法有关;黏粒含量高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高;免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耕地;取样方式及数量对土壤有机碳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影响较大;检测土壤有机碳的最佳取样方法设计为4×2或3×3,即每块试验地取4或3个试验点,每个试验点取2或3个土样。
分类号: S151.9
- 相关文献
[1]旱作农田土壤固碳研究进展. 邹逸淼,白伟,蔡倩,杜桂娟,李双异. 2023
[2]耕作方式对晋中玉米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祁泽伟,刘彩霞,李娜娜,梁改梅,薛建福. 2020
[3]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刘红梅,姬艳艳,张贵龙,李刚,杨殿林. 2013
[4]耕作方式对稻麦轮作区土壤碳氮储量与层化率的影响. 崔思远,曹光乔,朱新开. 2018
[5]耕作方式对稻麦轮作区土壤碳氮储量与层化率的影响. 崔思远,曹光乔,朱新开. 2018
[6]长期免耕及常规耕作对土壤胡敏酸含量及其结构的影响. 范如芹,罗佳,严少华,杨学明,张振华. 2015
[7]耕作方式对潮土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姬艳艳,张贵龙,张瑞,刘玉升,杨殿林. 2012
[8]美国有关耕作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影响的研究. 邹桂霞. 2002
[9]河南省中北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净碳汇及其价值. 滕永忠,白保勋,陈东海,徐婷婷,宋长新,王卫华. 2019
[10]生物质炭对茶园土壤改良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孙贇,Muhammad Shaaban,何志龙,张水清,林杉. 2017
[11]基于土地利用的内蒙古牧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2000-2015). 常虹,翟琇,石磊,刘亚红,谢宇,王洋,孙海莲. 2021
[12]长期有机培肥对南方红壤区稻田土壤碳循环功能基因的影响. 马慧霞,张桥,陈会巧,孙丽丽,周昌敏,顾文杰,卢钰升,徐培智,解开治. 2023
[13]福建省花生秸秆存量、品质与固碳评价. 唐兆秀,董晓宁,施恭月,蓝新隆,徐日荣,高承芳,刘远,张晓佩. 2012
[14]秸秆不同还田模式对玉米田温室气体排放和碳固定的影响. 李新华,朱振林,董红云,杨丽萍,郭洪海. 2015
[15]辽西低山丘陵区草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及提升技术. 丁宏宇,鲁杰. 2024
[16]农田土壤有机碳固存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稳定机制. 丁雪丽,韩晓增,乔云发,李禄军,李娜,宋显军. 2012
[17]东北黑土区不同耕作方式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时空变化. 吴海燕,金荣德,范作伟,高星爱,张余莽,赵兰坡. 2009
[18]影响吉林省玉米产量的因素. 冯艳春,郑洪兵,杜鹃,姚丽影. 2016
[19]连续两年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直播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张大伟,刘建,王波,曹杨,卞新民. 2009
[20]不同耕作方式对冬播亚麻成苗及原茎产量的影响. 金关荣,傅福道,韦茂兔.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温室蓝莓土壤覆盖技术研究
作者:林玉友;孙洪强;豆玉娟;付庆新;李晓阳;岳广旭;李维富;魏洪全;孟庆林
关键词:土壤覆盖;温室;蓝莓
-
低温处理对新疆黑果枸杞种子出苗的影响
作者:孟庆峰;岳增辉;田北京;王振学;米真如;刘洪冲;任丽华;高秋美;韩加坤
关键词:新疆黑果枸杞;低温处理;发芽率;有效积温
-
CpG和poly I:C增强口蹄疫病毒样颗粒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
作者:任丽华;罗新;董虎;谭书桢;郭慧琛;孙世琪;魏彦明;滕志东
关键词:口蹄疫;病毒样颗粒;CpG;poly I:C;免疫效果
-
四川不同产地烟叶中黄酮类物质的代谢特征比较
作者:李晓阳;陈爱国;庞夙;张海燕;靳冬梅;邱军;魏玉西;曹建敏
关键词:四川烟叶;黄酮类代谢物;代谢组学;代谢通路
-
四川烤烟Amadori化合物特征及其与感官品质关联分析
作者:李晓阳;靳冬梅;庞夙;庞雪莉;邱军;魏玉西;曹建敏
关键词:烤烟;Amadori化合物;感官品质;相关性
-
山东烤烟感官质量与化学成分关系及质量预测模型建立
作者:周显升;李晓阳;刘志广;周小雨;邱承宇;庄志麟;曹建敏
关键词:山东烤烟;多元统计分析;质量评价;化学成分;预测模型
-
辽西半干旱区披碱草人工草地种植技术
作者:李菲;任丽华;柳金库
关键词:披碱草;人工草地;种植技术;辽西半干旱区;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