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处理对亚麻籽中生氰糖苷含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许光映

作者: 许光映;王振;刘超;李群;高忠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亚麻;生氰糖苷

期刊名称: 东北农业科学

ISSN: 2096-5877

年卷期: 2023 年 002 期

页码: 38-41,7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亚麻籽中的生氰糖苷毒性较大,它的存在限制了亚麻籽的综合利用。为了探索在种植生产中降低亚麻生氰糖苷的方法,采用等离子体技术处理亚麻种子,研究了剂量强度、种子流量和处理次数对亚麻籽中生氰糖苷含量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亚麻籽中生氰糖苷含量的因素顺序是:剂量强度>处理次数>种子流量;等离子体处理种子技术的试验最佳组合是:剂量强度为2.4 A,处理次数为4次,种子流量为0.8 kg/min。多品种试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技术处理不同的亚麻品种,收获后的亚麻籽生氰糖苷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降幅在18.14%~31.33%。研究表明等离子体技术处理亚麻种子能有效降低生氰糖苷含量,可以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分类号: S563.2

  • 相关文献

[1]辐照处理对亚麻产量及生氰糖苷含量的影响. 许光映,李群,高忠东,王振,殷龙龙. 2020

[2]亚麻生氰糖苷合成关键酶CYP79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齐燕妮,李闻娟,赵丽蓉,李雯,王利民,谢亚萍,赵玮,党照,张建平. 2023

[3]响应面法优化亚麻籽氢氰酸提取条件. 寇向龙,徐美蓉,张建平,赵宾宾,韩舜愈. 2016

[4]饲料中氢氰酸的影响及脱毒方法比较. 寇向龙,李婷,徐美蓉,黄铮,王青,李晓蓉. 2020

[5]亚麻籽中氰化物定性定量方法的研究. 丁霄霖. 2008

[6]生氰糖苷脱毒菌株筛选及其发酵亚麻籽饼研究. 郭宝珠,蔡辉益,王茂森,逯春香,刘国华,常文环,郑爱娟,陈志敏. 2020

[7]木薯生氰糖苷研究进展. 邹良平,起登凤,孙建波,彭明. 2013

[8]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法测定木薯生氰糖苷的含量. 邹良平,起登凤,李玖慧,吴晓鹏,孙建波,彭明. 2014

[9]高氰和低氰木薯生氰葡萄糖苷酶Linamarase基因的组织表达差异分析. 付莉莉,沈培峰,谭德冠,孙雪飘,张家明. 2016

[10]胡麻食品开发的研究综述. 胡晓军. 2017

[11]胡麻食品开发的研究综述. 胡晓军. 2017

[12]木薯MeCYP79D1和MeCYP79D2基因启动子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王昕,符东青,李瑞梅,刘姣,郭建春,胡新文,姚远,王亚杰. 2024

[13]亚麻饼粕微生物脱毒工艺. 梅莺,黄庆德,邓乾春,杨金娥,赵春. 2013

[14]微波预处理亚麻籽对其压榨饼生氰糖苷含量及压榨油品质的影响. 曹伟伟,黄庆德,田光晶,邓乾春. 2016

[15]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染色体核型分析. 伊六喜,包宝音巴图,高风云,张辉,贾霄云,张立华,任龙梅,斯钦巴特尔. 2014

[16]我国油用亚麻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张辉,贾霄云,张立华,高凤云,斯钦巴特尔,任龙梅. 2009

[17]我国亚麻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亢鲁毅,张辉,贾霄云,斯钦巴特尔,高凤云,李强. 2009

[18]亚麻雄性不育系后代遗传规律探讨──Ⅰ.侧交.兄妹交.回交后代育性表现. 张辉,王宜林,张慧敏,丁维. 1997

[19]雄性不育和可育亚麻的生殖期形态学与细胞学比较. 伊六喜,斯钦巴特尔,张辉,贾霄云,高风云,张立华,任龙梅. 2011

[20]核不育亚麻不育株与可育株同工酶分析. 张辉,陈鸿山,王宜林,罗忠旺,丁维. 199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