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冷藏过程细菌种群的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宪时

作者: 杨宪时;郭全友;许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罗非鱼;冷藏;细菌菌相;优势腐败菌;假单胞菌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1005-8737

年卷期: 2008 年 15 卷 06 期

页码: 1050-105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养殖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0~10℃贮藏过程中感官、化学、微生物品质和细菌种群消长研究表明,初始样品挥发性盐基氮为(8.08±0.29)mg/(100g),菌落总数(CFU/g)的对数值为4.79±0.60;细菌种群复杂,种类繁多,分离到570株菌,其中80.5%为革兰氏阴性菌,13.6%为革兰氏阳性菌,优势菌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36.5%)、肠杆菌科细菌(Enterobacteriaceae)(14.2%)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pp.)(15.3%),同时检出了一定比例的不动杆菌和其他细菌。冷藏过程中肠杆菌科细菌、气单胞菌等生长受到抑制,细菌菌相组成逐渐变得单一,适应低温环境下革兰氏阴性菌比例不断增加,0℃、5℃、10℃贮藏至货架期终点时,阴性菌的比例分别达到86.4%、88.9%、100.0%;假单胞菌增殖显著,比例分别达到80.7%、68.1%、60.0%,可确认其为0~10℃贮藏罗非鱼的优势腐败菌。假单胞菌的种类变化趋势显示,优势顺序分别为荧光假单胞菌(P.uorescens)、恶臭假单胞菌(P.putida)、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产碱假单胞菌(P.alcaligenes),0℃、5℃、10℃贮藏至货架期终点时,假单胞菌中荧光假单胞菌分别占52.1%、53.1%、59.3%,可确认其为最优势种群。

分类号: S984

  • 相关文献

[1]养殖大黄鱼冷藏过程中细菌菌相的变化. 郭全友,杨宪时,许钟,吴建军. 2007

[2]冷藏罗非鱼优势腐败菌的鉴定及其特征. 郭全友,杨宪,时许. 2009

[3]大黄鱼中复合腐败菌腐败能力的分析. 许振伟,许钟,杨宪时,郭全友,李学英. 2010

[4]海水鱼优势腐败菌腐败能力分析. 许振伟,李学英,杨宪时,郭全友,姜朝军. 2011

[5]低温贮藏过程中鱿鱼细菌组成的变化及优势腐败菌鉴定. 沈萍,李学英,杨宪时,迟海,黄洪亮. 2015

[6]冷藏大菱鲆细菌组成变化和优势腐败菌. 崔正翠,许钟,杨宪时,郭全友,李学英. 2011

[7]冷藏鮰鱼中腐败菌的分离鉴定及腐败能力测定. 高天麒,汪超,汪兰,石柳,陈胜,吴文锦,陈朗,熊光权. 2023

[8]冷藏蚕豆鲜荚优势腐败菌的分离与鉴定. 宋居易,张欣,刘畅,陈惠. 2022

[9]冷藏条件下猪肉的品质变化及优势腐败菌的研究. 刘梦竹,邓森荣,康桦华,魏琦麟,涂杜,彭新宇,徐志宏. 2023

[10]冷藏大黄鱼货架期预测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许钟,杨宪时,郭全友,肖琳琳. 2005

[11]罗非鱼特定腐败菌生长动力学模型和货架期预测. 许钟,肖琳琳,杨宪时. 2005

[12]波动温度下罗非鱼特定腐败菌生长动力学模型和货架期预测. 许钟,杨宪时,郭全友,肖琳琳. 2005

[13]鱼类腐败菌不同生长动力学温度模型的可靠性评价和比较. 许钟,杨宪时,郭全友. 2005

[14]冷藏鲤鱼和罗非鱼优势腐败菌腐败能力分析. 许振伟,李学英,杨宪时,郭全友,姜朝军. 2012

[15]低温贮藏罗非鱼微生物学质量变化特性和保藏期. 许钟,杨宪时,肖琳琳. 2005

[16]不同贮藏温度下低盐腌渍大黄鱼鲜度及细菌菌相变化. 何木,郭全友,李保国,姜朝军,包海蓉,李学英. 2015

[17]对虾冷藏过程中细菌菌相变化的研究. 曹荣,刘淇,殷邦忠. 2011

[18]水分含量对淡腌大黄鱼贮藏性的影响. 张晓艳,杨宪时,郭全友,李学英,迟海. 2012

[19]太平洋牡蛎在-3℃微冻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和细菌菌相变化. 曹荣,薛长湖,刘淇,殷邦忠. 2010

[20]淡腌黄鱼制品品质评价及细菌菌相分析. 张晓艳,郭全友,杨宪时,李学英.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