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刺参中两种新海参烷型皂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志恒

作者: 孙志恒;刘桂英;王冰姿;陈义夫;冯月竹;金永日;李绪文

作者机构: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仿刺参;海参烷型皂苷;分离;结构鉴定;细胞毒活性

期刊名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ISSN: 0251-0790

年卷期: 2023 年 004 期

页码: 35-42

收录情况: EI ; SC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从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新的海参烷型皂苷类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并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其分别为3β-O-{2-O-[3-O-甲基-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木糖-(1→4)-β-D-吡喃喹诺糖]-4-O-[β-D-吡喃葡萄糖]-β-D-吡喃木糖}-海参烷-7(8),25(26)-二烯-16-酮(化合物1,命名为Holotoxin E1)和3β-O-{2-O-[3-O-甲基-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木糖-(1→4)-β-D-吡喃葡萄糖]-4-O-[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葡萄糖]-β-D-吡喃木糖}-海参烷-7(8),25(26)-二烯-16-酮(化合物2,命名为Holotoxin E2).采用CCK-8法考察了包含上述2个新成分在内的共6个海参烷型皂苷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和肝癌HepG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除Holotoxin E2外,其余5种化合物对MDA-MB-231(IC50=2.386~4.686μmol/L)和HepG2(IC50=5.909~18.860μmol/L)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分类号: R284%O657.61

  • 相关文献

[1]小叶地不容块根中的细胞毒活性生物碱. 杨德兰,梅文莉,戴好富. 2010

[2]中国南海蜂海绵Haliclona cymae formis的化学成分研究. 吴旭东,梅文莉,邵长伦,Nicole J.de Voogd,王辉,王长云,戴好富. 2011

[3]红树植物角果木内生真菌J62生物活性成分研究. 古海刚,戴好富,白红进,王辉,郭志凯,梅文莉. 2014

[4]角果木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J54代谢产物及活性研究. 丘柳明,左文健,王辉,蔡彩虹,戴好富,梅文莉. 2015

[5]中国南海石珊瑚Stylophora pistilata化学成分研究. 戴昱,盖翠娟,郭志凯,戴好富,曾艳波. 2020

[6]降胆固醇黑豆肽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刘恩岐,李华,巫永华,高兆建,张建萍. 2013

[7]嘉祥白菊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 秦宏伟,李晓萌. 2009

[8]嗜线虫致病杆菌代谢产物CB6-1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黄武仁,朱昌雄,杨秀芬,杨怀文,许鸿章,解云英,简恒. 2005

[9]西洋参茎叶中三萜皂苷成分研究. 杨雨,金银萍,郑培和,曲正义,姚春林,王英平. 2014

[10]长毛风车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刘兆花,王艳婷,刘寿柏,钟惠民. 2014

[11]大白口蘑子实体的化学成分研究. 孙程亮,李正辉,冯涛,王元忠,刘吉开,王刚. 2014

[12]橘皮类黄酮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研究. 李高阳,刘伟,汪秋安,何建新,单杨. 2012

[13]海洋放线菌Micromonospora sp.(M2DG17)细胞毒活性成分研究. 黄志云,唐金山,高昊,李艳军,洪葵,李佳,姚新生. 2011

[14]彩棉棉子生物碱类成分研究. 吴汉夔,王森胜,杨伟华. 2014

[15]红发夫酵母中3R,3’R-虾青素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 孙伟红,林洪,翟毓秀,冷凯良,邢丽红. 2014

[16]池塘养殖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肠含物、附着基和底泥中的菌群结构及其相关性. 李彬,廖梅杰,荣小军,张正,王印庚,陈贵平,王岚,范瑞用. 2016

[17]大连地区仿刺参养殖池塘叶绿素a分布和初级生产力估算. 姜北,薛克,周遵春,潘玉洲. 2010

[18]温度和溶解氧对仿刺参存活、代谢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周晓梦,张秀梅,李文涛. 2018

[19]基于MethylRAD-Seq技术对仿刺参DNA甲基化图谱的研究. 李玉强,王睿甲,李语丽,孙红振,李仰平,牟闯,吕佳,王师,包振民. 2018

[20]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中皂苷类成分的分离鉴定及细胞毒活性研究. 徐蕾,宋清平,杨爽,于明明,王远红,姜廷福,吕志华.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