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桃品种破眠效应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苏明申

作者: 苏明申;叶正文;吴钰良;李胜源;钱进;张均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桃品种;温度;叶芽;花芽;打破休眠

期刊名称: 浙江林学院学报

ISSN: 1000-5692

年卷期: 2005 年 22 卷 01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研究了25~15℃变温与20℃恒温条件对23个桃品种打破休眠的影响。在21个品种中16个品种未打破生理休眠的时期,9个品种叶芽和花芽在25~15℃下的萌动指数大于在20℃条件下的萌动指数,5个品种的花芽在25~15℃下的破眠情况大于在20℃条件下,2个品种的叶芽在25~15℃下的破眠情况大于在20℃条件下。14个品种已部分打破生理休眠的时期,继续供试的16个品种对温度的反应不同,叶芽和花芽对温度的反应不同,大观山1号在25~15℃下的破眠情况大于在20℃条件下,2个桃品种安农水蜜和玉露在25~15℃下的破眠情况小于在20℃条件下;多数品种的叶芽在25~15℃下的破眠情况大于在20℃条件下,多数品种的花芽在25~15℃下的破眠情况小于在20℃条件下。不同条件对桃品种花芽萌发的先后顺序有较大的不同,但几个早花品种在3种条件下,花芽萌动均较早。表2参11

分类号: S662.1

  • 相关文献

[1]苹果花期巧管理. 李岩. 1998

[2]103份桃种质在南京地区的需冷量和需热量研究. 张明昊,严娟,蔡志翔,沈志军,马瑞娟,张春华,徐子媛,俞明亮. 2021

[3]不同时期苹果花芽和叶芽中内源赤霉素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活性的变化. 周学明,马焕普,王凤珍,王春茂,邬振祥,崔澂. 1988

[4]桃品种打破休眠的研究. 苏明申,叶正文,吴钰良,庄恩及,邵云龙. 2004

[5]光周期和温度对江蔬1号丝瓜花芽发生和发育的影响. 苏小俊,陈劲枫,卢成苗,徐海,袁希汉. 2007

[6]“MD-2”菠萝冠芽叶芽扦插技术研究. 刘胜辉,杨玉梅,朱祝英,孙伟生,吴青松,孙光明. 2015

[7]不同梨品种需冷量研究. 李先明,秦仲麒,涂俊凡,杨夫臣,朱红艳,刘先琴. 2011

[8]单氰胺对葡萄破眠效果研究. 杨仕品,钟霈霖,乔荣,杨跃虎. 2015

[9]贵州葡萄破眠技术初步研究. 杨仕品,乔荣,钟霈霖. 2013

[10]东方百合鳞茎打破休眠和低温冷藏技术研究. 周俐宏,印东生,宁景华. 2010

[11]南方地区葡萄促早栽培主要技术. 单传伦,张晋盼,单涛,邵和益,李世诚. 2014

[12]热水浸种对文冠果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吴玉霞,王海峰,姜继元,苏强兵. 2018

[13]快速打破水稻早熟恢复系种子休眠方法的探讨. 蒋云伟,赵恒志,黄丽秀,莫千持,范大泳. 2020

[14]利用不同化学药剂打破观赏桃花自然休眠的研究. 江雪飞,邹志荣,王力荣,朱更瑞,方伟超. 2004

[15]银北灌区菜用早熟马铃薯种薯春种秋繁比较试验. 李丁仁,李爽,张国保,刘兰英,黄晓萍,李茂廷. 2009

[16]云南葡萄打破休眠提早发芽相关问题调查. 张武,陆晓英,白明第,郭淑萍,李贵华,马春花,杨顺林. 2013

[17]硫脲、GA_3打破不同需冷量观赏桃花品种自然休眠的效果研究. 江雪飞,乔飞,邹志荣,王力荣. 2005

[18]低温冷藏打破东方百合试管鳞茎休眠的效果. 胡新颖,白一光,王伟东,李雪艳,杨迎东. 2018

[19]广西南部巨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模式研究. 李杨瑞,黄江流,刘金标,彭宏祥,谢太理,文仁德. 2008

[20]台湾植物组织培养系列报道Ⅳ蔬菜组织培养. 金波. 199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