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血清中甲砜霉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药效学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洪波

作者: 杨洪波;王荻;卢彤岩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鲫鱼;血清;甲砜霉素;嗜水气单胞菌;体外药效学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13 年 41 卷 06 期

页码: 192-19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采用体内药代动力学和体外药效学相结合的方法,应用Excel 2007、药动学3P97和Kinetica 4.4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鲫鱼血清中甲砜霉素抗嗜水气单胞菌的活性进行研究,为甲砜霉素在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细菌性败血症方面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以30 mg/kg的剂量对鲫鱼进行单剂量口灌甲砜霉素后,药物在鲫鱼体内吸收迅速,达峰快,消除缓慢;血药达峰时间(Tpeak)为1.5 h,峰浓度(Cmax)为37.172μg/mL,吸收速率(Ka)为1.523 h-1,分布半衰期T1/2(Ka)为0.455 h,滞后时间(TL)为0.02 h,消除半衰期T1/2(Ke)为16.712 h;在半效应室内,EC50为14.28 h;PK-PD同步模型参数AUC0~24 h/MIC血清为32.41 h,Cmax/MIC血清为23.23。通过抑制效应SigmoidEmax模型,得到8.61~46.20 mg/kg为临床使用甲砜霉素防治鲫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给药剂量。建议在水产动物中,用甲砜霉素预防和治疗细菌性败血症的最佳给药方案为:以46.20 mg/kg的剂量对发病鲫鱼进行拌饵投喂或口灌给药进行治疗,以8.61 mg/kg的剂量对鲫鱼进行拌饵投喂来预防细菌性败血症的发生。

分类号: S948

  • 相关文献

[1]多氯联苯(PCBs)胁迫下鲫鱼肝脏EROD酶活性与血清性激素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吴伟,瞿建宏,陈家长,胡庚东. 2006

[2]恩诺沙星对鲫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汪文选,陈琛,卢彤岩,王荻. 2009

[3]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对鲫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孙峰,张煜,李立德,刘云. 2005

[4]市售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调查研究. 华娟,方勤美,熊春娥,吴少明,陈立松,郑奎城,傅武胜. 2013

[5]UPLC-MS/MS法测定乳制品中的氯霉素类药物. 任佳,郑小平,黄菲菲,陈景春,马颖清,楼飞. 2011

[6]鸡肉中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 章明,施祖灏,高玉时,张小燕,葛庆联. 2010

[7]水生动物中甲砜霉素的药理学作用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李兆新,潘明轩,邢丽红,孙晓杰,董晓. 2017

[8]甲砜霉素纯度标准物质定值研究及其不确定度评估. 杨梦瑞,李鹏,简凌波,王敏,周剑,张丽媛,王彤彤. 2019

[9]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和畜禽粪中的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 曾芳,黄玉芬,刘忠珍,欧俊. 2010

[10]GC/MS法同时测定水产品中氯霉素、氟甲砜霉素及甲砜霉素残留量. 冷凯良,孙伟红,王志杰,王建华,邢丽红. 2007

[11]单剂量肌注氟苯尼考复方注射剂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李剑勇,王海为,杨亚军,李冰,刘希望. 2012

[12]口灌甲砜霉素对松浦镜鲤组织的损伤. 杨洪波,王荻,卢彤岩. 2014

[13]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产品中氯霉素、氟甲砜霉素和甲砜霉素残留量. 刘永涛,李荣,袁科平,杨红,艾晓辉. 2007

[14]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同时检测水产品中的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 杨秋红,艾晓辉,李荣,刘永涛. 2015

[15]水产品中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氟苯尼考胺多残留的同时测定—GC/MS法. 邵会,冷凯良,周明莹,高华,孙伟红. 2015

[16]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法测定鸡肉、鸡蛋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药物残留量. 张静,高玉时,周倩,万玉,唐梦君,唐修君,顾荣,陆俊贤,张小燕,陈大伟. 2017

[17]甲砜霉素在鲤鱼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潘明轩,李兆新,邢丽红,孙晓杰,彭吉星,董晓. 2018

[18]水产品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残留量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内标测定方法的研究. 王志杰,冷凯良,孙伟红,刘艳萍,翟毓秀,谭志军,郭萌萌,王瑜. 2009

[19]甲砜霉素在鲤鱼及鲫鱼体内的残留研究. 韩冰,杨洪波,王荻,卢彤岩. 2013

[20]甲砜霉素在鲤鲫鱼体内组织蓄积规律的研究. 王荻,杨洪波,卢彤岩.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