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穿心莲离体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东亮

作者: 陈东亮;钟楚;简少芬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穿心莲;组织培养;细胞悬浮培养;穿心莲内酯;进展

期刊名称: 广西植物

ISSN:

年卷期: 2024 年 007 期

页码: 1392-140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穿心莲为我国重要的南药之一,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其主要活性成分穿心莲内酯具有抗癌、抗HIV病毒、抗炎、保肝等功效.然而,穿心莲内酯人工合成难度较大,主要从人工栽培的植物原料中提取,栽培植物原料的质量因受土壤、气候、水肥管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参差不齐,穿心莲生长周期长且占用土地资源.植物离体培养技术在种苗快繁及活性成分积累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是实现穿心莲活性成分快速、高效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穿心莲组织离体再生技术体系日益完善,从外植体到完整植株的组织离体再生技术日渐成熟,已在种苗繁育、倍性育种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应用.同时,在穿心莲愈伤组织培养、细胞悬浮培养、不定根培养、毛状根培养过程中,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和使用适宜的诱导子可大幅增加培养物中穿心莲内酯等活性成分的积累.该文分别从穿心莲组织、细胞、不定根及毛状根培养等方面,全面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穿心莲离体培养技术以及其生产穿心莲内酯的研究进展,以期促进穿心莲离体培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离体生产穿心莲内酯的研究提供参考.此外,还提出了未来在穿心莲离体培养技术及通过该技术生产穿心莲内酯的研究中需重点关注的3个方面:(1)熟化完善穿心莲组织离体再生技术体系,建立全面系统的评价体系;(2)优化培养条件和高效诱导子联用,进一步提高穿心莲内酯等重要活性成分产量;(3)开展通过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生产穿心莲内酯的生物反应器培养研究.

分类号: Q945

  • 相关文献

[1]穿心莲R2R3-MYB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李静宇,孙铭阳,徐世强,孙伟,顾艳,梅瑜,王继华. 2022

[2]穿心莲优良种质筛选研究. 陈元生,王振华,罗战勇,郭尚志,杜勤,陈伶俐,谭铭喜,李淑玲. 2006

[3]国内外穿心莲研究态势分析. 孙铭阳,徐世强,张闻婷,顾艳,梅瑜,李静宇,周芳,王继华. 2022

[4]引种不同来源穿心莲叶中穿心莲内酯及脱水穿心莲内酯积累分析. 王振华,杜勤,陈伶俐,陈元生,罗战勇,王纠. 2007

[5]UV-C处理穿心莲转录组分析及穿心莲内酯合成相关基因挖掘. 孙铭阳,徐世强,李静宇,顾艳,梅瑜,张闻婷,周芳,王继华. 2022

[6]利用大孔树脂同时制备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 吴娇,梅文莉,戴好富,彭明. 2009

[7]燕麦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贾利敏,傅晓峰,刘俊清,牛素清. 2009

[8]梨组织培养与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冉昆,王宏伟,王少敏. 2017

[9]生菜生物技术育种研究进展. 付雅丽,牛瑞生,樊建英,赵璇,王虎,刘铁铮. 2007

[10]香椿繁殖技术现状与研究进展. 杨敏,钟光跃,高云洪,吕建群,汪仁全,黄平,李华雄. 2021

[11]观赏凤梨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进展. 何铁光,黄如葵,方峰. 2010

[12]红景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李青. 2011

[13]穿心莲内酯增强庆大霉素对小鼠烧伤创面感染的防治研究. 王瑶,周薇,沈犁,华子瑜. 2020

[14]响应面优化诱导子促进印楝悬浮细胞培养产印楝素的研究. 张云竹,方佳,钟秋平. 2015

[15]剑麻悬浮细胞体系的建立. 吴良,张世清,陈河龙,郭永康,高建明,易克贤. 2019

[16]高淀粉专用型甘薯品种悬浮体系的建立及植株再生. 郑雪莲,屈会娟,李明,阎文昭. 2013

[17]籼稻细胞悬浮培养EMS诱变体系的建立. 查中萍,万丙良. 2012

[18]菘蓝下胚轴愈伤组织细胞悬浮培养. 陈薇,梅文泉,赵丰萍,寸守铣. 2002

[19]大豆细胞悬浮培养及其大豆异黄酮和抗毒素诱导积累研究进展. 王凯强,彭晴,乔宇,丁慧,徐小轻,张宇微,魏晨阳,石波. 2017

[20]岷江百合(Liliumregale)细胞悬浮培养及植株再生. 姜新超,刘春,明军,穆鼎.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