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大豆品种在甘肃不同生态区的适应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玥

作者: 李玥;王兴荣;张彦军;张金福;苟作旺;祁旭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生态区;产量;适应性

期刊名称: 甘肃农业科技

ISSN: 1001-1463

年卷期: 2018 年 05 期

页码: 19-23

摘要: 对13个大豆品种在甘肃不同生态区进行了产量鉴定并分析其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不同生态区产量及适应性表现各异。其中陇中黄601平均单株荚数60.7个、单株粒数126.9个、单株粒重30.55 g、百粒重24.07 g,中作071平均单株荚数67.1个,单株粒数162.3个、单株粒重30.16 g、百粒重18.59 g,2个品种具有协调的群体结构能充分发挥品种的产量潜力。陇中黄601产量达到3 261.11 kg/hm2,较对照晋豆19增产16.70%,互作效应值0.864 4,互作方差0.271,互作变异系数8.86%;中作071产量为3 033.33 kg/hm2,增产8.55%,互作效应值0.450 3,互作方差0.009,互作变异系数1.77%。2个品种均表现出较高的丰产和稳产能力,在不同生态区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可在甘肃省中东部旱地和河西灌区种植。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6个大豆品系在不同生态区的综合表现研究. 谢飒英,朱倩,贾琛,史俊东,姜南. 2019

[2]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甘肃省不同生态区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张彦军,王兴荣,李玥,李永生,李峰,苟作旺,张恺东,祁旭升. 2021

[3]重迎茬对不同生态区大豆产量形成的影响. 郑天琪,刘忠堂,王国春,连成才,王成. 1999

[4]不同生态区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王新兵,侯海鹏,马玮,赵明. 2013

[5]双低杂交油菜油研七号的选育研究Ⅲ亲本资源的选择及其杂种的适应性分析. 侯国佐. 2001

[6]陇东地区浅脐色大豆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李峰,张文伟,耿智广,李可夫,付金元,王立明. 2018

[7]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西部大豆品种耐盐碱适应性试验. 朱治佳,袁明,韩冬伟,张笛,王振,孙浩月,王淑荣,王连霞. 2023

[8]黄淮海地区大豆产量及其稳定性评价. 秦君,杨春燕,谷峰,张耀斌,冯燕,唐晓东,刘长友,张孟臣. 2013

[9]不同生态区大豆品种在赤峰地区生育期组划分研究. 张晓荣,周学超,孙德新,廉宇,刘迎春,张洪涛. 2016

[10]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主栽大豆品种品质变化及评价研究初报. 陈霞,杜维广,赵贵兴,刘忠云. 2001

[11]黑河地区大豆杂交方法. 韩德志. 2016

[12]不同生态区、施肥组合及播期对绥农20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陈维元,姜世波,石绍河,陈仁忠,姜成喜,付亚书,景玉良,付春旭. 2004

[13]重迎茬在不同生态区大豆产量形成的影响. 郑天琪,刘忠堂. 1999

[14]北方春小麦品种在西宁生态地区产量比较. 胡冬梅. 1999

[15]春播晚熟酿造高粱不同生态区高产高效品种筛选与评价. 王艳秋,张飞,张旷野,王佳旭,朱凯,熊文强,郭晓雷,邹剑秋. 2021

[16]寒地水稻不同生态区营养障碍因子研究. 王艳,王孝纯,邓艳红,周建朝. 2010

[17]东北不同生态区春玉米的产量性能比较. 李琦,侯立白,董志强,李向岭,赵明. 2011

[18]四川不同生态区双低油菜品种“川油18”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郑家国. 2006

[19]山东省不同生态区花生产量及产量性状稳定性分析. 吴正锋,王才斌,杜连涛,刘云峰,郑亚萍,孙奎香,冯昊,孙学武. 2008

[20]不同生态区气象因子对花生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张玉松,何柳,张云云,何晓莹,刘亚俊,刘珏,苏世强,陈晓艳,陆建美,普兴林,原小燕.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