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平衡施肥对小麦生长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田胜营 1 ; 孙楠 1 ; 吕秀敏 1 ; 崔小平 1 ; 张善磊 1 ; 刘晓飞 1 ;

作者机构: 1.宿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平衡施肥;小麦;产量构成;肥料利用率;经济效益

期刊名称: 大麦与谷类科学

ISSN: 1673-6486

年卷期: 2023 年 40 卷 006 期

页码: 28-32

摘要: 平衡施肥技术是增加作物产量、提升肥料利用率、节本增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举措.本试验共设置9个处理,分别为不施任何肥料(CK)、常规施肥(F)、常规施肥无氮(FN0)、常规施肥无磷(FP0)、常规施肥无钾(FK0)、平衡施肥(B)、平衡施肥无氮(BN0)、平衡施肥无磷(BP0)、平衡施肥无钾(BK0).试验通过对比不同缺素条件下的小麦生长状况以及平衡施肥与常规施肥在小麦生长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各缺素处理中,缺氮对小麦生长影响最为严重,其次是缺磷,缺钾对小麦影响最小;相比常规施肥,平衡施肥处理的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分别提升了 2.98%、3.55%、5.39%;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平衡施肥处理的养分吸收和利用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N、P、K吸收总量分别提升了 5.00%、14.66%、5.03%,氮肥利用率、磷肥利用率、钾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 8.52%、2.32%、24.20%,肥料利用率平均提升11.68%,经济效益增加87.15元/667 m2.

  • 相关文献

[1]泗阳县玉米测土配方施肥试验. 田胜营,吕秀敏,董磊,王卫军. 2023

[2]徐州25号小麦产量构成特点与栽培技术. 刘世来,冯国华,王来花. 2001

[3]种植密度对瑞华麦520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莫艳梅,夏中华,金彦刚,杨永乐,赵其兵,宋速速,李珍富,任仰涛,韩璞. 2015

[4]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对有机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刘亚柏. 2014

[5]小麦宽空幅冬季培肥的产量表现、经济效益及化肥减施效应研究. 刘建,魏亚凤,杨美英,薛亚光,汪波,李波. 2015

[6]稻秸行间集覆宽窄行播种技术下小麦经济效益和碳效率分析. 韩笑,张晋,石吕,薛亚光,刘旭杰,单海勇,刘建. 2023

[7]抗虫杂交棉地膜精播稀植技术产量构成和形成特点分析. 张培通,纪从亮,邹芳刚,史 伟,卞曙光,刘瑞显,杨长琴,顾兴门. 2009

[8]不同施肥模式对草莓连作土壤性质及草莓生长的影响. 陈义群,董元华,王辉,霍恒志. 2013

[9]控失尿素和含锌锰尿素对小麦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马洪波,孙若晨,吴建燕,张永春. 2018

[10]丛枝菌根真菌和解磷细菌复合接种对水稻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殷小冬,贾艳艳,李其胜,徐莉,焦加国,李青,杨文飞,杜小凤,顾大路. 2023

[11]适宜缓释肥用量优化油菜产量形成与氮素利用. 陶玥玥,孙灵湘,张建栋,王海候,孙华. 2023

[12]测土配方施肥对"南粳5055"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陈莉,熊江霞,杨大柳,王显,衣政伟,胡中泽. 2022

[13]氮磷钾不同配比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谭和芳,谢金学,汪吉东,薛冬娥,张永春,常志州. 2008

[14]有机中微肥在沃土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邵建华. 2006

[15]化肥施用量对醋糟有机基质栽培生菜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高蓓,李萍萍,赵青松,王纪章,郑洪倩. 2012

[16]沿海滩涂碱性沙土平衡施肥的效应. 王志春. 2014

[17]氨基酸中微肥在测土配方施肥中的应用. 邵建华. 2010

[18]平衡施肥应重视中、微量元素的有效施用. 邵建华,韩永圣,高芝祥. 2004

[19]磷、钾肥对薄荷产量的影响及其残留效应. 朱培立,王志明,黄东迈,曹凤进,朱建桦,王志进,王振林,陆建石. 2000

[20]水稻长期不同栽培方式对后作大麦产量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岳亚鹏,董鲜,周毅,薛林,洪立洲,徐阳春,沈其荣,郭世伟.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