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东海产麻痹性贝毒链状亚历山大藻共附生菌群多样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唐莹莹 1 ; 乔玉宝 1 ; 蒋志伟 1 ; 张静 1 ; 张若男 1 ; 田晓清 1 ; 马丽艳 1 ; 张晓玲 1 ; 陆亚男 1 ; 樊成奇 1 ; 杨桥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舟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链状亚历山大藻;麻痹性贝毒;共附生菌;多样性;高通量测序

期刊名称: 海洋渔业

ISSN: 1004-2490

年卷期: 2018 年 06 期

页码: 720-72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有害赤潮(harmful algal bloom,HABs)是全球性的严重海洋生态灾害及重大环境热点问题,其产生的赤潮毒素经食物链传递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其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是已知贝类毒素中分布最广、毒性最强、对人类威胁最严重的贝毒,但PSP来源问题仍悬而未决。藻菌相互作用关系是揭示PSP产生机制的关键,为揭示产PSP典型赤潮甲藻——东海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 LZ1706)的共附生菌群多样性信息,通过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了LZ1706的共附生菌群种类及相对丰度,同时对其可培养共附生菌株进行了选择性分离及其16S rRNA基因序列扩增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链状亚历山大藻(LZ1706)共附生菌群包括6门,10纲,19目,25科及34属。其中优势门4个,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53. 9%)、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27. 5%)、蓝藻门(Cyanobacteria,16. 8%)及螺旋菌门(Spirochaetae,1. 5%);优势属5个,包括Cryomorphaceae科未知属(22. 9%)、Cyanobacteria纲未知属(16. 8%)、红细菌科(Rhodobacteraceae)未知属(7. 9%)、糖螺菌属(Saccharospirillum,14. 7%)及Maricaulis属(5. 6%),其未知属种群比例高达50. 6%。分离获得的12株可培养菌株中LZ-27及LZ-7分别为Ponticoccus属与Pseudooceanicola属潜在的新种。

  • 相关文献

[1]环境因子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 SHAO Sheng-nan,邵盛男,MIAO Yu-ping. 2010

[2]利玛原甲藻PL11共附生菌多样性研究. 李月月,田晓清,韩清华,樊成奇,马丽艳,陆亚男. 2020

[3]长江口中华绒螯蟹雌蟹洄游期的肠道菌群多样性. 徐静静,冯广朋,陈建华,孙雪娜,黄晓荣. 2021

[4]恩诺沙星曝露下企鹅珍珠贝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优势菌变化规律. 陈明强,李有宁,邓正华,于刚,马振华,郑兴,洪嘉炜,魏海军,王雨. 2019

[5]基于形态学和高通量测序的海水池塘生态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多样性比较. 乔玲,常志强,李健,任成喆. 2022

[6]东山岛星座短腹海鞘共附生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乔玉宝,田晓清,唐莹莹,樊成奇,马丽艳,陆亚男. 2018

[7]环境因子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 邵盛男,缪宇平,周宏农,陈海峰. 2011

[8]链状亚历山大藻暴露下紫贻贝体内麻痹性贝毒蓄积转化规律. 张海涛,吴海燕,郑关超,郭萌萌,冯志华,谭志军. 2023

[9]基于产毒基因sxtA的qPCR方法在长江口邻近海域有毒藻类检测中的应用初探. 高岩,于仁成,柳阳,林佳宁,张清春,孔凡洲,王云峰,颜天,周名江. 2016

[10]塔玛亚历山大藻毒素及其对中国对虾的急性毒性. 梁忠秀,李健,李吉涛,谭志军,任海,刘德月. 2014

[11]河北省近岸贝类中麻痹性贝毒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估. 李晓康,吴海燕,程玲,车瀚钰,刘丽娟,牟海津,谭志军,郑关超. 2024

[12]厚壳贻贝中麻痹性贝毒的蓄积及其对滤食率的影响. 杨越聪,郑关超,赵辉辉,张海涛,谭志军,吴海燕. 2024

[13]产麻痹性贝毒塔玛亚历山大藻共培养菌群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刘巧红,苑丽东,田晓清,马丽艳,周宏农,樊成奇,杨宪时,杨桥,张晓玲. 2016

[14]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贝类中三种高毒性麻痹性贝毒. 张晓玲,杨桥,惠芸华,冯兵,马丽艳,于慧娟. 2012

[15]麻痹性贝毒的分离纯化. 缪宇平,周宏农. 2006

[16]半滑舌鳎鳗弧菌感染前后的免疫相关组织转录组分析. 沙珍霞,章翔,丁少雄,陈松林. 2012

[17]大菱鲆仔稚鱼发育早期肠道菌群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 史秀清,王印庚,张正,廖梅杰,李彬,张述智,李华. 2015

[18]基于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裸体异鳔鳅鮀微卫星组成. 曾晓芸,杨宗英,田辉伍,汪登强. 2015

[19]基于高通量测序的青石斑鱼基因组微卫星开发及评价. 高峰涛,邵长伟,崔忠凯,王升鹏,魏敏,陈松林,杨官品. 2017

[20]海洋沉积物中硫酸盐还原菌和硫氧化菌群落分析方法的比较. 张玉,米铁柱,甄毓,陈烨,付璐璐,王勋功.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