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镰刀菌毒素在植物与病原菌互作过程中的作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立雯 1 ; 王江坤 1 ; 王冰冰 1 ; 徐剑宏 1 ; 史建荣 1 ; 刘馨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

关键词: 镰刀菌毒素;侵染过程;次生代谢产物;镰刀菌;小麦赤霉病

期刊名称: 生物技术进展

ISSN: 2095-2341

年卷期: 2024 年 14 卷 002 期

页码: 182-188

摘要: 镰刀菌引起的赤霉病和根腐病是威胁多种粮食作物安全生产的真菌病害,可引起粮食减产和谷物品质降低.田间受镰刀菌感染的谷物也会在仓储过程中造成粮食劣变和毒素污染等问题.镰刀菌通过形成侵染结构、合成细胞壁降解酶(cell wall degrading enzyme,CWDE)及毒素抵御宿主防御反应破坏植物组织完成侵染.毒素是病原真菌的重要致病因子,植物通过化学修饰和化学分隔等形式将毒素与基质结合、泵出胞外以降低毒素的植物毒性.通过杂交育种或转基因技术对解毒基因进行改良利用是防控镰刀菌病害及毒素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综述了侵染过程中毒素等次生代谢产物在病原菌和植物互作及病害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植物抗病育种和镰刀菌病害及毒素防控新策略的研发提供依据.

  • 相关文献

[1]镰刀菌毒素限量及检测方法标准现状研究. 祭芳,张新明,徐学万,李华峰,李董,李玉琼,朱岩. 2018

[2]粒径及取样量对小麦中主要镰刀菌毒素定量检测的影响. 董飞,王淑芳,张笑,徐剑宏,史建荣. 2020

[3]我国小麦镰刀菌毒素污染发生风险分析. 董飞,徐剑宏,仇剑波,刘馨,祭芳,史建荣. 2020

[4]四川省主要粮食作物中镰刀菌毒素污染规律分析. 陈新元,董飞,仲伶俐,武德亮,王淑芳,徐剑宏,马桂珍,史建荣. 2021

[5]含水量、储存条件对储存期小麦中DON、NIV毒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姚振宇,殷宪超,俞明正,董飞,祭芳,徐剑宏,史建荣. 2016

[6]小麦镰刀菌毒素及其发生风险研究进展. 仇剑波,董飞,徐剑宏,祭芳,刘馨,俞明正. 2016

[7]西瓜枯萎病菌侵染西瓜根茎部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魏君革,孙海燕,李伟,邓渊钰,张爱香,陈怀谷. 2014

[8]小麦赤霉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突变体的侵染研究. 张旭,Theo,陆维忠,喻大昭,马鸿翔. 2008

[9]甘蓝根肿病菌休眠孢子的生物学特性及侵染寄主的显微观察. 杜艳,刘邮洲,刘永锋,李建斌,乔俊卿,许凌宇. 2016

[10]变棕溶杆菌OH23次生代谢产物抗菌活性的分析及其发酵培养基优化. 朱润杰,赵延存,凌军,宋志伟,赵杨扬,薛雪,刘凤权. 2019

[11]植保素及其在增强作物抗性中的作用. 陈东菊,安敏敏,李丽兰,方继朝,刘永锋,罗玉明,杨立明. 2017

[12]月季黑斑病病情相关内源激素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吕春华,王昊,马丽,叶胜德. 2024

[13]雾霾易诱发麦田病虫,综合防治保增收. 邱光,张晓进. 2014

[14]咪鲜胺与福美双及其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效果与增效研究. 束兆林,杨红福,缪康,赵来成,姚克兵,于居龙. 2015

[15]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李海军,孙苏阳,王永军,徐文静,蒋守华. 2008

[16]不同配比多菌灵与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研究. 沈迎春,张怡,刘福海,陈怀谷,朱叶芹. 2016

[17]咪鲜胺与氟环唑及其混配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吉沐祥,陈宏洲,姚克兵,杨敬辉,王健,吴祥. 2013

[18]42%甲硫·咪鲜对小麦赤霉病的室内毒力与田间防效. 吉沐祥,朱祥林,吴祥,韩正光,陈小玉. 2008

[19]小麦赤霉病的鉴别与防治. 李海军,孙苏阳,王永军,徐文静,蒋守华. 2009

[20]运用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与DON毒素特异结合的亲和肽段. 邢锦城,张旭,马鸿翔,徐海,侯继波.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