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长江中下游流域刀鲚(Coilia nasus)生态表型的划分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姜涛 1 ; 刘洪波 1 ; 轩中亚 1 ; 陈修报 1 ; 杨健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内陆渔业生态环境与资源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

关键词: 刀鲚;短颌鲚;湖鲚;上颌骨;长江流域;生态表型

期刊名称: 湖泊科学

ISSN: 1003-5427

年卷期: 2020 年 02 期

页码: 518-527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长江流域是我国刀鲚(Coilia nasus)分布的重要水域传统意义上认为,刀鲚存在长颌鲚和短颌鲚2种表现型,其上颌骨的长或短是区分刀鲚溯河洄游、淡水陆封(湖鲚)和淡水定居3种生态型的关键外形指标然而这种主观分型经验尚需要野外调查数据验证本研究基于以往研究所获溯河洄游和淡水栖息刀鲚不同的耳石微化学图谱技术,首先对采集自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湖泊的刀鲚群体共566尾个体有无溯河洄游"履历"进行了分析确认;再对其上颌骨长、头长、全长进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长颌鲚、短颌鲚在早期发育阶段,长、短颌特征分化并不明显当发育至幼鱼阶段时,前者上颌骨长会长于头长;而后者全生活史过程中上颌骨长均短于头长发育至幼鱼阶段可能是刀鲚长、短颌鲚分型的临界生活史阶段此外,长颌鲚中同时存在溯河洄游和淡水定居两种生态型个体,其上颌骨长/头长比值(S/H)分别为1.170±0.075和1.165±0.064,两者S/H比值与形态上同为长颌的湖鲚比值(1.178±0.087)无显著性差异短颌鲚亦同时存在溯河洄游和淡水定居两种生态型个体,两者的S/H比值分别为0.922和0.918±0.062,与上述3类长颌鲚的S/H比值均差异极显著因此,建议把长江干流及太湖、鄱阳湖、洞庭湖等水域内3种传统生态型的刀鲚细分为溯河洄游型、淡水定居型长颌鲚,溯河洄游型、淡水定居型短颌鲚以及陆封型湖鲚5种生态表型.

  • 相关文献

[1]刀鲚胸鳍条和耳石微化学"指纹"相似性研究. 姜涛,刘洪波,轩中亚,杨健. 2021

[2]刀鲚与湖鲚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多态性及遗传关系. 程起群,温俊娥,王云龙,韩金娣,卢大儒. 2006

[3]刀鲚和湖鲚幼鱼生长代谢及肌肉脂肪酸的差异分析. 魏广莲,徐钢春,顾若波,徐跑. 2013

[4]鲚属鱼类耳石形态学比较与短颌鲚物种有效性分析. 杨凡,刘明智,栾会妮,廖传松,王佳成,冯广朋,蒋日进,徐汉祥. 2023

[5]基于线粒体DNA D-loop序列分析养殖刀鲚与湖鲚的遗传多样性. 徐钢春,魏广莲,李建林,徐跑,张呈祥,顾若波. 2012

[6]凤鲚、湖鲚和刀鲚卵巢氨基酸、脂肪酸及矿物元素分析. 王桂学,刘凯,徐东坡,段金荣,张敏莹,施炜纲. 2009

[7]湖鲚不同生长阶段鱼体肌肉组成的比较研究. 段金荣,刘凯,徐东坡,张敏莹,施炜纲. 2009

[8]基于耳石微化学的长江靖江段长颌鲚与短颌鲚生境履历重建. 陈婷婷,姜涛,卢明杰,刘洪波,杨健. 2016

[9]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探究三峡库区短颌鲚营养生态位特征. 吕红健,杨丽亚,付梅,唐晓琪,邓华堂,张志新,姚维志. 2022

[10]长江中下游湖泊短颌鲚线粒体控制区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旭歌,何勇凤,吴兴兵,杨德国. 2018

[11]长湖短颌鲚耳石重量与年龄关系. 王旭歌,何勇凤,李昊成,颜文斌,杨德国. 2016

[12]基于AFLP标记技术的刀鲚群体遗传学研究. 宋娜,韩刚,高天翔. 2012

[13]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现状及反思. Lin Danqing,蔺丹清. 2014

[14]长江流域颗粒态金属元素的分布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饶恩铭,任景玲,辛成林,张国玲. 2019

[15]长江中上游银鮈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喆,汪登强,段辛斌,陈大庆,陈会娟,刘绍平. 2018

[16]气体过饱和对不同早期发育阶段鲫的影响研究. 吴凡,魏念,杜开开,柳凌,倪朝辉,李云峰. 2021

[17]长江流域捕捞作业状况调研及对策研究. 鲍旭腾,黄一心,赵平,刘晃. 2016

[18]长江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政策:目标、进展与建议-基于长江禁捕典型省域的调查. 刘子飞,韩杨. 2021

[19]长江十年禁渔:大河流域系统性保护与治理的实践. 李琴,马涛,杨海乐. 2021

[20]中国长江干流流域渔民收入差距的测度与分解. 岳冬冬,向清华,耿瑞,刘勤.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