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小花黄堇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吴建国 1 ; 陈体强 1 ; 吴岩斌 1 ; 曾建伟 1 ; 邹秀红 1 ; 吴锦忠 1 ;

作者机构: 1.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福建永春县林业局

关键词: 小花黄堇;水蒸气蒸馏;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成分分析

期刊名称: 中国药房

ISSN: 1001-0408

年卷期: 2015 年 12 期

页码: 1686-1688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小花黄堇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成分。方法: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花黄堇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鉴定其化学成分。气相色谱条件为HP-5MS弹性石英毛细管柱;升温程序为初始柱温100℃,保持2 min,以10℃/min升至150℃,再以2℃/min升至180℃,最后再以10℃/min升至280℃,保持1 min;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量为1.0 ml/min;进样口温度为280℃;进样量为1.0μl。质谱条件为EI离子源,电子能量70 e V,离子源温度为230℃,四极杆温度为150℃,溶剂延长3 min,扫描范围35~550 amu。用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小花黄堇挥发油中共分离出55个色谱峰,鉴定了44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9.4%;含量在1%以上的有19个,以棕榈酸的含量最高(29.53%),其次为叶绿醇(7.71%)、亚麻酸甲酯(6.55%)和六氢法呢基丙酮(6.14%)等。结论:该文首次采用GC-MS联用技术研究小花黄堇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脂肪酸、酮、烷烃、醇、酯、醛类等化合物,以棕榈酸的含量最高,可为小花黄堇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相关文献

[1]低温冷藏对大马士革玫瑰花水香气成分的影响. 李程勋,李爱萍,徐晓俞,郑开斌. 2020

[2]不同冷藏时间大马士革玫瑰花水香气成分分析. 李程勋,徐晓俞,李爱萍,郑开斌,潘键. 2022

[3]不同加工工艺与收集时段对‘大马士革’玫瑰花水香气成分的影响. 李爱萍,徐晓俞,陈峥,俞秀红,黄旭旻,郑开斌. 2017

[4]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比较3种直立型迷迭香的挥发性成分. 李珊珊,杨敏,李海明,甘艺莲,林洪涛,吴维坚. 2021

[5]姬松茸子实体及其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分析. 陈体强,李开本,朱培根,何修金,陈福如,郑宇. 1998

[6]基于广靶代谢组学分析马齿苋根茎叶中5类重要初生代谢产物. 张少平,李洲,练冬梅,姚运法,赖正锋,吴松海,洪建基. 2021

[7]柠檬香茅叶水提液对黄秋葵的化感效应及其成分分析. 林霜霜,郑开斌,郑黄楠,刘荣章,邱珊莲,赖正锋. 2018

[8]菌核侧耳液体培养及胞外聚合物成分分析. 易骏,陈体强. 2015

[9]贵妃枇杷花茶成分分析及安全性初步评估. 姜帆,邓朝军,陈秀萍,郑少泉. 2016

[10]紫芝超细粉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陈体强,吴锦忠,朱金荣. 2007

[11]土荆芥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肖建平,陈体强. 2010

[12]不同采收期单叶蔓荆子挥发油成分的分析比较. 陈体强,吴锦忠,余德亿,陈丽艳. 2007

[13]GC-MS法比较分析铁皮石斛原球茎和花的挥发性成分. 邹晖,王伟英,戴艺民,林江波. 2019

[14]太子参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I). 吴锦忠,陈体强,秦路平. 2008

[15]超临界流体萃取紫芝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吴建国,王宏雨,吴岩斌,陈体强. 2012

[16]太子参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刘义宁,易骏,陈体强. 2009

[17]漳州地区产紫苏叶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李珊珊,郑开斌,杨敏,吴维坚. 2018

[18]闽产胜红蓟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曾建伟,吴锦忠,林忠宁,陈敏健. 2012

[19]福建流通砂仁的质量比较研究. 唐建阳,黄颖桢,陈菁瑛,苏海兰. 2009

[20]不同施肥水平下胜红蓟挥发油成分分析及应用. 郑孝勇,林忠宁.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