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辣(甜)椒一代杂种的制种技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丁犁平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

期刊名称: 中国蔬菜

ISSN: 1000-6364

年卷期: 1982 年 1 卷 02 期

页码:

摘要: 辣(甜)椒在产量方面杂种优势特别突出,优良组合比一般生产种增产50%以上,远远超过其它蔬菜杂交种的增产幅度,但是,为什么辣椒的杂种一代的推广利用却远远落在后面呢?这主要是因为辣椒的花器小,人工杂交难度大,尤其是辣椒的开花、授粉及结实受环境条件影响甚大,杂交种子产量不高,严重阻碍了杂交种在生产上的迅速应用。近年来,国内外曾经培育出一些辣椒雄性不育系,但多数尚未大量应用。目前仍以人工杂交制种为主。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将本所前几年试验结果结合群众制种经验,归纳出以下辣椒人工杂交制种的几项要点。 (一)杂交授粉的适宜温度、时期 了解辣椒授粉杂交的适宜温度、掌握杂交适宜时期,是辣椒人工杂交制种的成败关键。 根据1977—1979三年露地试验结果(供试品种为南京早椒),表明5月下旬制种结实率较高,平均为53%,6月上旬次之,平均为45%,6月下旬最低,平均为16.4%。结合此阶段的气温分析,结实率与日最高气温的高限及日平均气温关系较密,而受日最低气温的低限影响较小(15.4℃)。在日均温为20. 4—24. 2 t,而日最高气温在30℃以下的7次调查中,总计杂交433朵花,平均结实率为49. 8%(44—60%)。在日最高气温30 oC以上(33—35. 4℃)的 4次调查中,平均结实率为16.4%。1978年秋季制种(9月 23—28日),共杂交954朵花,结实率高达60%,其间最低气温为13.7℃,最高为29.8℃,平均19—22℃。综合以上资料,辣椒人工杂交的适温宜为日最低气温15℃以上,日最高温度30 t以下,日均温19—24℃。在此范围内温度偏低更为有利。各种制种的适宜时期,可查阅当地常年气温资料制定,例如江苏沿江广大地区露地制种适期宜在5月中旬到6月上旬及秋季9月份,或按当地气象预报适当提前、或延后。过去制种量过低,主要是制种时期偏晚,高温早来,致使结实率大减。 在以上11次的结实率调查中,空气相对湿度为54—88%,其间未表现出明显关系。但是经常出现高温、刮西南风情况下,则大量落花落果,说明过于干燥会降低结实率。 (二)杂交亲本的适宜播期、及株数比例 父母本适当早播,要求到杂交适期皆达盛花期。 以南京地区为例,各亲本播期及人工杂交始期列表如下。 各亲本皆在12月份移苗于营养钵(或营养土块),于3月下旬定植于塑料大、中、小棚内,或于4月中旬定植于大田(甜椒必须定植于塑料棚内)。母本采用大小行栽植,大行宽70—80厘米,便于杂交操作,小行宽40一50厘米,株距30—40厘米。父本适当密植30—40厘米见方为宜,以增加花数。必须早管理早发棵,父母本比例1:1.5一2。实践证明,要达到此要求,除适当早播外,必须有高水平的管理。 (亘)掌握筹根开花授粉芒果习性,做好人工条主的每一环节 辣椒一般于上午6时前后开始开花(阴凉天推迟),8—9时花药大开,近中午花粉则大部散失(露地),辣椒的柱头(表2)与花粉(表3)寿命比较短,皆以开花当天及第二天进行授粉结实率最高,第三天渐低,第四天显著下降。 1.去雄母本植株必须发棵后才宜开始杂交,最好第2—4层花开始做起,去雄立在开花前一天下午3时高温过后进行。据1978年试验结果’最高气温35℃),以下午5时气温高峰和湿度低峰过去之后去雄效果较好,结实率高达73%。上午或中午去雄结实率都有所降低,尤以中午为甚。结实率仅为27%。这可能由于去雄后柱头外露,骤遇高温曝晒,受脱水伤害所致。本试验结果与南京市群众制种经验是一致的。去雄的花蕾应选择已充分长大,花蕾发白,第二天可开花的(花蕾过小去雄,杂交结实率低)。用镊子轻轻拨开花蕾,将花药去净,千万不要碰 伤柱头与子房。 2.采粉于授粉前一天上午7—10时将父本当天开的花朵采下,放干燥器内(密闭的容器内放生石灰吸湿)干燥,至下午或翌晨将花粉振落于培养皿内备用。 3.授粉去雄次日上午6—7时后(一般上午8—9时柱头分泌物增多)开始授粉,用橡皮头沾上花粉,轻轻涂在已去雄花的柱头上,授粉量要多,有利于花粉粒发芽及种子量增加。如此天天连续进行。如遇雨,则雨后再授粉一次。一般每株授粉30一50朵,结果M十个左右(指结果多的南京早椒品种)为宜。大型甜椒作母本,则每株留果3—4个较好。留种果过多,大甜椒种子往往发育不良,千粒重降低,发芽率不高。 (四)防治假杂交果 开始人工杂交肘,必须将母本植株上已开的花和所有果实全部摘除。每天授粉前都要将未去雄的花以及在当天来不及去雄的大花蕾全部摘除,杂交结束时,要摘除所有大小花蕾,隔3—4天摘除一次,共进行4一5次,以后再结小果,即易与杂交果严然分开。为确保杂交果实采收无差错,在每朵花授粉后做以标记,一般将花柄基部一叶之叶尖去掉,或在花柄上结一短线或挂一纸牌 (组合多肘可用此法),以示区别。‘ (五)要选用纯度高的亲*种子与植株 做亲本的种子,最好选用精选2—3代的纯种,其杂种一代才能表现高度的一致性与丰产性。制种前父母本要拔除杂株、病株、弱株。1979年在南京早椒7株纯株LMll定376朵花,结实率为42. 23%,在9株杂株.上,201朵花结实率为13.93%。说明亲本的纯度也是制种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六)拉长制种时间的措施 在南京地区制种适温之后的6月中、下旬或在秋季制种适温之前的8月中下旬到9月上旬如进行制种,要搭荫棚降温保湿。据试验可降低棚下气温2—3℃。相对湿度有所提高。可有效提高人工杂种结实率及拖长制种时间。根据试验结果,其结实率可达30一50%,接近适宜气温下的杂交结实率。如在9月中下旬制种,则须在10月上中旬之前用塑料薄膜覆盖,当然能在大、中棚内进行秋季制种,则把握更大。薄膜可防雨,防太阳曝晒,并有防渍、防病,促进果实发育正常等作用。同时,着果后薄膜覆盖增温,发育可提早在11月份种果成熟,不误下次播期。 (七)加强田间综合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促使植株生长好,发棵大,是提高杂交结实率的重要基础。 根据许多单位的田间调查,凡生长好的大型植株结实率高,单株结果数大大增加。高的每株(南京早椒)结杂交果70多个,30一50个的也不少,且种子发育正常,发芽率高。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天旱时,要2一3天浇水一次,必须保持土壤潮湿,也可使地面的空气湿度增高;要从苗期开始严格防治蚜虫,因为蚜虫是往辣椒上传播黄瓜花叶病毒病的主要媒介,还有棉铃虫,烟青虫等为害,也必须早防治,在成虫产卵期,连续喷药2—3次,这些虫一经为害果实,此果必掉;炭疽病亦应及早喷波耳多液,减少落叶落果;利用适当密植遮荫与浇水防旱可减轻日烧病,也都可提高杂交结实率。故加强田间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结实能力,是提高杂交结实率与提高制种单产的最重要的措施。 (八)采用农业保护设备进行杂交制种 目前生产上开始用塑料大、中、小棚及温室杂交制种,是个好办法。 由于在塑料棚内能掌握适宜的温度,空气相对湿度较高,形成了适宜而稳定的小气候条件,加上棚内肥、水、病虫管理及时,植株生长发育好,父本花粉既多,母本结果能力也强。故人工杂交效果甚为显著。与露地制种相比,大棚内结实率达80%以上,平均单株结果数20个(试材为耐湿椒)I而露地 (对照)结实率为52%,同期单株结果数平均为6个。每人负责250—300株,杂交30天,温室内应60—65株可结果1200—1300个,可得种子1斤,每人可得种子4—5斤。每亩大棚可栽母本3000株左右(父本占1/3面积)可得种子50斤左右。此试验结果与制种生产单位实际结果基本一致,1981年南京市江东、红花、石门坎、紫金ul等公社及大队的科技站,高产者都获得亩产40—50斤的好收成。镇江市种子公司在0.7亩大棚内获得30多斤的杂交种。徐州市温室制种亦得到类似产量。据省农科院蔬菜所棚温试验,白天以保持25—30 t为宜,夜间在15一20 t左右,棚内相对湿度较露地为高,但未作详细分析,有待进一步研究。 棚内制种比露地制种增产1—2倍以上,且减少用工。可大力推广。当然,目前尚无条件进行大棚制种的地方,只要做好每一个制种环节,露地制种仍然是可行的。亩产20斤以上也是可能的。辣(甜)椒一代杂种的制种技术@丁犁平$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