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凡纳滨对虾感染与暴发白斑综合征(WSD)的密度因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周俊芳 1 ; 杨先乐 2 ; 万夕和 3 ; 胡琳琳 1 ; 周帅 1 ; 房文红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2.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渔业动植物病原库

3.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集约化养殖模式;养殖密度;凡纳滨对虾

期刊名称: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5684

年卷期: 2011 年 33 卷 01 期

页码: 83-87+9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PCR检测技术分别对上海、江苏、海南部分养殖地区凡纳滨对虾携带重要病毒性病原——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40%~58%的受检测对虾携带WSSV,表明近年在养殖SPF(无特定病原)甚至SPR(抗特定病原)亲虾子代的情况下,凡纳滨对虾的WSSV感染率仍然很高。为探讨现行集约化、高密度养殖模式对凡纳滨对虾感染与暴发白斑综合征(white spot disease,WSD)的影响,设高、低密度2个养殖模拟试验组,每组设盐度恒定和突降2种处理。对虾死亡率分析显示,高密度组虾死亡率分别为96.9%(盐度恒定)和98.1%(盐度突降),低密度组分别为5.0%(盐度恒定)和26.7%(盐度突降),差异显著;WSSV定量PCR检测分析也表明,在捕捉、盐度变化等因子的共同作用下,高密度组对虾体内WSSV携带量随着暂养时间推移而迅速增加,而同条件低密度组变化幅度很小。研究结果表明,集约化养殖模式下的高密度因素对WSSV感染与疾病暴发起促进作用。

  • 相关文献

[1]不同靶点shRNA干扰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增殖效果分析. 周俊芳,杨先乐,万夕和,沈辉,房文红. 2011

[2]VP28和Hsp70融合蛋白对凡纳滨对虾抗WSSV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 何晓东,刘庆慧,黄倢. 2014

[3]循环水养殖系统在凡纳滨对虾种虾养殖中的应用效果初探. 谭建,罗坤,栾生,曹宝祥,郭兆加,许圣钰,孔杰. 2016

[4]不同放苗密度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养殖的环境和产出效应. 张许光,赵培,王国成,王秀华,潘鲁青,黄倢. 2013

[5]养殖密度对工厂化对虾养殖池氮磷收支的影响. 李玉全,李健,王清印,张海艳. 2007

[6]4种国外引进品系凡纳滨对虾养殖效果的研究. 李涛,黄建华,马振华,杨其彬,周发林,杨丽诗,江世贵. 2016

[7]水产病害防治研究领域. 吴淑勤. 2008

[8]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VP24和VP26原核表达及抗体制备. 仇知光,张颖,刘庆慧,黄倢. 2011

[9]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VP12的原核表达及其与VP24和VP26的相互作用. 马方方,刘庆慧,黄倢. 2013

[10]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VP28酵母表面展示. 李新新,刘庆慧,张秀丽,黄倢. 2012

[11]常温核酸探针点杂交法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的PCR扩增产物. 史成银,黄絰,宋晓玲,杨冰,徐怀恕. 2003

[12]养殖密度对白点鲑幼鱼生长、存活以及行为的影响. 张永泉,尹家胜,王丙乾,刘奕,李永发,李建兴,白庆利. 2009

[13]溶解氧与养殖密度对褐牙鲆幼鱼血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影响的研究. 董晓煜,张秀梅,张沛东. 2008

[14]褐牙鲆幼鱼工厂化养殖密度优化软件的初步实现. 董晓煜,张秀梅,黄国强,张沛东. 2009

[15]笼具形状对选育合浦珠母贝幼贝生长的影响. 郝博飞,黄桂菊,刑孔武,黎火金,陈明强,李有宁,吴开畅,喻达辉. 2012

[16]不同养殖密度对褐鳟(Salmo trutta)稚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王炳谦,王芳,谷伟,户国,白庆利. 2014

[17]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王裕玉,徐跑,聂志娟,邵乃麟,徐钢春. 2019

[18]养殖密度对华南鲤幼鱼生长特性的影响. 黎品红,马冬梅,朱华平,温涛雄. 2019

[19]养殖密度对食用褐鳟Salmo trutta生长和水质的影响. 谷伟,户国,孙鹏,徐革峰,白庆利,王炳谦. 2017

[20]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密度对红鳍东方鲀应激反应和抗氧化状态的影响. 张龙,曲克明,张鹏,汪鲁,李卫东,朱建新.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