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施氮量对茶园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玉真 1 ; 王峰 1 ; 尤志明 1 ; 吴志丹 1 ; 江福英 1 ; 张文锦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关键词: 施氮量;茶园;土壤有机碳;矿化动力学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学报

ISSN: 1008-0384

年卷期: 2014 年 11 期

页码: 1092-1097

摘要: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两种茶园土壤(黄壤和红壤)有机碳矿化特征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氮水平处理,N0、N1、N2、N3,含氮量分别为0、100、200、400mg·kg-1。结果表明,培养结束后2种土壤在N0处理下的有机碳累计矿化量分别为586.58mg·kg-1和298.84mg·kg-1,黄壤有机碳矿化量显著高于红壤,但有机碳矿化比率和矿化常数k值则显著低于红壤。2种土壤在氮输入后的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都显著高于N0处理,表明氮输入对有机碳矿化具有促进作用。随着氮输入量的增大,有机碳累积矿化量有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20.90%~91.88%和48.52%~113.88%,氮输入对低肥力的红壤促进作用更明显。一级动力学方程较好地描述了2种茶园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累积动态,施氮显著增加了易矿化有机碳量(C1),其中矿化常数k值和初始潜在矿化速率(Cok)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半衰期(T1/2)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这说明短期氮肥施用能加速有机碳周转,有利于土壤碳氮转化和提高土壤的供氮能力。

  • 相关文献

[1]生物黑炭和氮肥配施对茶园土壤有机碳含量和pH值的影响. 吴志丹,江福英,王峰,朱留刚,张磊. 2013

[2]2012年度生物黑炭茶园应用技术示范小结. 江福英,吴志丹,王峰,张磊. 2013

[3]不同垦殖方式下茶园土壤有机碳的流失特征研究. 王义祥,罗旭辉,叶菁,应朝阳,翁伯琦. 2016

[4]豆科绿肥对茶园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模拟研究. 叶菁,王义祥,王峰,黄毅斌,翁伯琦. 2016

[5]不同培肥方式对茶园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的影响. 王利民,黄东风,李清华,何春梅,张辉,刘彩玲,栗方亮,黄毅斌. 2018

[6]不同施肥模式对南方黄泥田耕层有机碳固存及生产力的影响. 王飞,李清华,林诚,钟少杰,何春梅,刘玉洁. 2015

[7]贵州喀斯特山区花椒林小生境类型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 廖洪凯,李娟,龙健,张文娟,刘灵飞. 2013

[8]不同经营年限对柑橘果园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 王义祥,叶菁,黄毅斌,王成己,翁伯琦,刘韬. 2015

[9]武夷山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动态特征. 陈涵贞,苏德森,吕新,徐辉,林汝楷,江宝兴. 2011

[10]不同施肥下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变化分析:基于中国农业生态系统长期试验资料. 王成己,潘根兴,田有国,李恋卿,张旭辉. 2010

[11]不同菌渣肥施用量对柑橘果园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王义祥,王峰,叶菁,黄勤楼,黄毅斌,翁伯琦,郑百龙. 2013

[12]土地利用方式和经营管理对土壤有机碳库及其组分影响的研究进展. 王峰,翁伯琦,王义祥. 2009

[13]安溪县主要产茶乡镇土壤肥力现状浅析. 王文建. 2008

[14]屏南县发展高山生态观光茶园的设想. 薛巧英,王振康. 2007

[15]几种牧草在福建侵蚀茶园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罗旭辉,钟珍梅,詹杰,陈清山,黄毅斌. 2009

[16]茶园饼肥的应用研究进展. 陶湘辉,王秀萍,钟秋生. 2009

[17]福建省典型茶园土壤硒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余文权,王峰,陈玉真,单睿阳,尤志明,臧春荣,陈常颂. 2020

[18]林地转变为茶园的土壤pH及养分变化特征. 林诚,陈子聪,吴一群,颜明娟. 2020

[19]林地转变为茶园对土壤团聚体及渗透性能的影响. 陈玉真,王峰,吴志丹,江福英,张文锦,翁伯琦,罗旭辉,尤志明. 2018

[20]茶园间作灵芝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李艳春,林忠宁,陆烝,刘明香.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