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茎尖离体培养小黄姜变异株品质特征及转录组学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侯颖辉 1 ; 王少铭 1 ; 罗莉斯 1 ; 李晋华 1 ; 冷家归 1 ; 汪志燚 1 ; 李德文 1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香料研究所

关键词: 茎尖离体培养;小黄姜;突变;品质;转录组学

期刊名称: 种子

ISSN: 1001-4705

年卷期: 2023 年 42 卷 06 期

页码: 34-4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本研究采用恒温干燥法、水蒸气法和HPLC等方法分析茎尖离体培养小黄姜变异株的干物质含量、精油含量、姜辣素含量等品质特性,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转录组学分析。结果表明,小黄姜突变株干物质、纤维素含量显著低于正常株,分别为13%和0.6%;木质素、精油及姜辣素含量分别为正常株的1.5倍、1.54倍和1.26倍。转录组学分析共获得43 989条Unigene的注释结果,13 342个SSR标记。获得DEG 338条,其中,上调表达164条,下调表达174条。有信息注释DEG的239条,分别在GO、COG、KEGG、KOG、Pfam、Swiss-Prot、eggNOG等功能数据库注释到DEG 132条、 88条、 81条、130条、186条、171条和224条。DEGs主要集中在光合作用碳的固定(GOT1)、植物激素信号传导(AXU/IAA、B-ARR、ERFL1/2、MYC2)、萜烯类和姜辣素等次生代谢物的合成(CHS)、植物生理节律(CRY)等生物途径。由此可知,AXU/IAA、B-ARR、ERFL1/2、MYC2等基因的差异表达导致小黄姜突变株的精油含量、姜辣素含量以及其他农艺性状发生改变,故在栽培前期可以通过对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确定植株属性,从而区分正常株与突变株。

  • 相关文献

[1]六盘水小黄姜脱毒快繁技术及遗传变异研究. 杨松宸,赵德刚,赵懿琛. 2017

[2]小黄姜人工种子技术探索. 李晋华,赵德刚,赵懿琛. 2018

[3]小黄姜高产高效示范与栽培技术. 李德文,王少铭,罗莉斯,于二汝,冷家归,候颖辉. 2018

[4]贵州小黄姜脱毒原种栽培因子优化. 王少铭,李德文,冷家归,罗莉斯,侯颖辉,李晋华,向依. 2021

[5]山区小黄姜优质栽培关键技术. 李辉. 2024

[6]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BdCO基因调控开花的转录组学分析. 杨龙姣,路雪萍,童伟杨,马培杰,罗文举,陈才俊,王小利. 2024

[7]高羊茅FaGI基因在拟南芥中异源表达及蛋白互作分析. 路雪萍,马培杰,童伟杨,罗文举,李亚娇,赵德刚,王小利. 2023

[8]60Coγ辐射诱导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基因组变异的SRAP标记分析. 黄先群,刘子瑜,黄团,唐章林,李丽,丁小令,林平,陈梦玉. 2013

[9]水稻辐射突变体农艺性状观察研究. 蒋志谦,朱速松,严宗卜,刘建昌,陈锋. 1991

[10]贵州茶叶灰分含量分析. 刘晓霞. 2011

[11]厌氧/好氧处理对茶叶中GABA含量富集及其品质的影响研究. 沈强,潘科,郑文佳,罗显扬,张建. 2012

[12]紫云英还田对常规红米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江学海,周维佳,李敏,周彩霞,罗德强,姬广梅,李立江,丁艳锋,王绍华. 2016

[13]不同制干方法对辣椒干品质的影响. 张爱民,蓬桂华,付文婷,韩世玉. 2015

[14]湄潭翠芽回潮技术应用研究. 任家强,申东,黄大灿. 2012

[15]贵州小叶苦丁红茶初加工技术. 郑文佳,龙明树,赵志青,罗显扬,刘晓霞. 2007

[16]茶树新品系苔选03-10和苔选03-22选育报告. 陈娟,陈正武,刘红梅,曹雨,段学艺,王家伦. 2012

[17]酿酒用糯高粱品种‘黔高7号’繁育产量及品质分析. 周棱波,汪灿,张国兵,徐燕,白俊霞,邵明波. 2016

[18]玉草1号适应性分析. 陈柔屹,程江,张建波,郑常样,潘敏娜. 2011

[19]无公害栽培技术在琯溪蜜柚上的应用试验. 陈守一,李金强,袁启凤,黄琼. 2008

[20]不同用量钾肥对威芋3号的影响. 王小波,晏妮,赵欢,范菲菲,周玮,李剑.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