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茶鲜叶萎凋过程中儿茶素和生物碱的动态变化规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丽丽 1 ; 宋振硕 1 ; 陈键 1 ; 杨军国 1 ; 张应根 1 ; 陈林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关键词: 茶叶;鲜叶;萎凋;儿茶素;生物碱;动态变化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学报

ISSN: 1008-0384

年卷期: 2015 年 09 期

页码: 856-862

摘要: 以肉桂、水仙等10个茶树品种春季新梢(采摘嫩度为1芽2、3叶和中小开面2~4叶)为供试材料,在控温控湿(22~22℃、RH 35%~45%)条件下萎凋,于鲜叶萎凋失水减重率为0、15%、30%、45%、60%时取样,检测其儿茶素和生物碱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萎凋失水率为30%~45%范围内,供试茶样中儿茶素组分含量及总量具有最大值,说明萎凋前期促进儿茶素的转化形成;随着萎凋失水程度加重,儿茶素组分EGCG、EC和ECG含量及其总量呈现先增后减、总体减少趋势,EGC和TB含量以逐步减少为主,而CAF含量和生物碱总量则表现为逐渐增加趋势,而且1芽2、3叶各组分变化幅度大于中小开面2~4叶;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均可获得较为一致的结果,即110份供试茶样均可按芽叶嫩度分成1芽2、3叶型和中小开面2~4叶型2种类型,基于萎凋工序分类的主成分分析显示供试茶样的儿茶素和生物碱在萎凋期间含量呈现递变性增减趋势,表明萎凋过程是儿茶素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作用下长时间缓慢氧化和降解的过程。因此萎凋工序对儿茶素和生物碱含量有一定影响,可通过调节鲜叶萎凋失水程度来调控二者的含量及组成比例,从而为茶叶风味品质调整及其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 相关文献

[1]茶树离体春梢萎凋失水规律初步研究. 宋振硕,陈键,陈林,张应根,王丽丽,杨军国. 2014

[2]环境温湿度调控对茶鲜叶萎凋失水及白茶品质的影响. 张应根,王振康,陈林,邬龄盛,王秀萍,陈泉宾. 2012

[3]微孔过滤对茶叶儿茶素类和生物碱HPLC检测的影响. 王丽丽,杨军国,陈键,宋振硕,陈林. 2014

[4]茶叶中没食子酸、儿茶素类和生物碱的HPLC检测方法研究. 王丽丽,陈键,宋振硕,陈林. 2014

[5]不同品种茶树对氟富集的差异研究. 钟秋生,林郑和,陈常颂,陈志辉,游小妹,单睿阳. 2018

[6]乌龙茶鲜叶游离氨基酸组成轮廓的模式识别研究. 张应根,宋振硕,陈林,陈键,王丽丽,项丽慧. 2023

[7]适制乌龙茶品种新梢主要品质化学轮廓的模式识别研究. 陈林,宋振硕,陈键,王丽丽,余文权,尤志明. 2018

[8]乌龙茶品种鲜叶加工白茶过程中香气成分动态变化规律. 陈林,张应根,陈键,宋振硕,项丽慧,余文权,尤志明. 2020

[9]不同萎凋方式工夫红茶工艺与品质的比较. 陈键,王丽丽,杨军国,宋振硕,陈林. 2016

[10]不同萎凋方式工夫红茶工艺与品质的比较. 陈键,王丽丽,杨军国,宋振硕,陈林. 2017

[11]萎凋失水率对瑞香绿茶品质的影响. 陈志辉,陈常颂,游小妹,林郑和,钟秋生. 2012

[12]茶鲜叶萎凋过程中游离氨基酸的动态变化规律. 宋振硕,王丽丽,陈键,杨军国,张应根,陈林. 2015

[13]茶鲜叶萎凋过程中摊青工艺对白茶品质的影响. 项丽慧,宋振硕,张应根,王丽丽,陈键,陈林. 2023

[14]白茶萎凋环境控制设备的测评与应用研究. 张应根,邬龄盛,陈林,王振康. 2014

[15]白茶萎凋工艺研究概述. 陈林海,宋丹丹,潘哲瀚,陈键. 2010

[16]茶鲜叶萎凋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的动态变化. 宋振硕,王丽丽,陈键,杨军国,张应根,陈林. 2016

[17]遮荫对夏暑乌龙茶主要内含化学成份及品质的影响. 张文锦,梁月荣,张应根,陈常颂,张方舟. 2007

[18]乌龙茶和绿茶品种茶鲜叶儿茶素类和嘌呤碱指纹特征比较. CHEN Lin,陈林,XIANG Li-hui,项丽慧,WANG Li-li,王丽丽,CHEN Jian,陈键. 2017

[19]野生与种植博落回各部位生物碱含量分析. 苏海兰,郑梅霞,陈宏,李永,周贵斌,朱育菁. 2021

[20]栀子鲜花花水和鲜花细胞液气相和液相的成分分析. 徐晓俞,李爱萍,吴思逢,李程勋,郑开斌.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