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新笋 1 ; 杨园园 2 ; 王连军 1 ; 雷剑 1 ; 苏文瑾 1 ; 柴沙沙 1 ; 王睛芳 1 ; 朱伯华 3 ; 杨新华 3 ; 宋峥 1 ; 刘意 1 ; 杨汉 4 ; 黄钺 1 ; 王萍 5 ; 罗红梅 2 ;
作者机构: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2.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3.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4.咸宁市农科院
5.武汉市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优质多抗;甘薯新品种;选育
期刊名称: 中国科技成果
ISSN: 1009-5659
年卷期: 2019 年 20 卷 022 期
页码: 36-38
摘要: 甘薯是重要的粮食、饲料、能源、蔬菜和工业原料兼用作物,营养丰富、保健功能强、在边际土地种植表现出较强的优势,符合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粮食安全战略,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底线作物.湖北是我国甘薯种植优势区,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
- 相关文献
[1]优质多抗生姜新品种‘长姜1号’的选育. 蔡小东,赵小琴,朱永兴,李洪雷,吴金平,刘奕清. 2022
[2]优质多抗生姜新品种'长姜1号'的选育. 蔡小东,赵小琴,朱永兴,李洪雷,吴金平,刘奕清. 2022
[3]桑树人工四倍体鄂桑2号选育研究. 邓文,叶伟彬,徐有海,廖友新,叶楚华. (Mis
[4]蛋用鹌鹑黄羽系产蛋性能选育初报. 杜金平,申杰,皮劲松,文金明,潘爱銮,梁振华,蒲跃进. 2007
[5]桑树多倍体品种鄂桑1号的选育. 叶楚华,胡兴明,邓文,郝瑜,叶伟彬. (Mis
[6]桑树人工四倍体鄂桑2号选育研究. 邓文,叶伟彬,徐有海,廖友新,叶楚华. (Mis
[7]辣椒新品种鄂红椒108的选育. 姚明华,郭英,王飞,李宁,汪红胜,丁自立. 2011
[8]湖北红鸡Ⅰ第选育报告. 申杰,白眉. 1997
[9]栗新优系-新岳王. 徐育海. 2007
[10]高产优质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两优1528. 邱东峰,杨金松,田志宏,刘章勇,张再君. 2009
[11]优质两系杂交中稻培两优537的选育与应用. 刘凯,游艾青,胡刚,杨国才,王勤芳,陈志军,徐得泽. 2008
[12]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E两优186的选育与应用. 夏明元,李进波,万丙良,孙卫华,史勇敢,陈遵东,查中萍,杜雪树,殷得所,戚华雄. 2017
[13]中抗稻瘟病常规早稻新品种冈早籼11号的选育. 涂军明,曹志刚,陈杰,金红梅,张群,游艾青,周元坤. 2019
[14]高产广适两系杂交中籼新品种E两优121的选育与应用. 夏明元,董华林,吴波,徐得泽,李进波,万丙良,钟余平,周长春,魏武,廖传新,金卫兵. 2019
[15]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E两优1453的选育与应用. 李进波,夏明元,周厚财,曹永胜,万丙良,戚华雄. 2019
[16]棉花新品种KB3137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李国荣,孟庆忠,宋志红,张涛,蓝家样,张胜昔,陈全求,韩光明. 2018
[17]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E两优222. 邱东峰,张再君. 2018
[18]优质高产啤酒大麦新品种鄂大麦105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董静,许甫超,秦丹丹,葛双桃,徐晴,李梅芳. 2017
[19]优质抗稻瘟病杂交水稻新组合E两优28的选育. 董华林,费震江,王红波,郑兴飞,殷得所,胡建林,查中萍,徐得泽. 2021
[20]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巨风优650. 李进波,夏明元,万丙良,杜雪树,查中萍,殷得所,戚华雄.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优化施肥对鲜食型甘薯产量、养分利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作者:杨汉;黄志谋;瞿和平;柴沙沙;黎雨薇;赵清纯;秦晓银
关键词:提质增效;’烟薯25’;优化施肥;土壤养分;氮磷钾
-
基质土壤与氮钾配合施用对菜用甘薯品质的影响
作者:陈雅亚;董晓丽;柴沙沙;王连军;雷剑;靳晓杰;杨新笋;张文英
关键词:菜用甘薯;土壤肥力;氮钾施肥;糖分积累;总酚
-
甘薯蔓割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batatas)相关基因IbMAPKK9的克隆与特性分析
作者:靖小菁;杨新笋;靳晓杰;刘意;雷剑;王连军;柴沙沙;张文英;焦春海
关键词:甘薯;IbMAPKK9;蔓割病;基因克隆;亚细胞定位;瞬时表达
-
甘薯PHB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和表达分析
作者:梅玉琴;刘意;王崇;雷剑;朱国鹏;杨新笋
关键词:甘薯;PHB基因家族;系统进化;生物信息学;表达分析
-
甘薯国家地理标志的保护现状与发展对策
作者:邹语嫣;王连军;雷剑;柴沙沙;靳晓杰;程贤亮;杨新笋;李艳芝
关键词:甘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现状;发展对策
-
涉农小微企业助力农业产业发展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以黄梅县为例
作者:胡蝶;王维薇;罗红梅;郑甘甜;郝亚菲
关键词:涉农小微企业;助力;黄梅县;农业产业;困境;对策
-
关于循环农业发展的理论逻辑、技术路径及对策研究
作者:胡世霞;罗红梅;潘峰;胡蝶;李庆华
关键词:循环农业;发展;理论逻辑;技术路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