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影响华南稻区常规籼稻产量水平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传光 1 ; 周汉钦 1 ; 冯道基 1 ; 周新桥 1 ; 陈达刚 1 ; 李丽君 1 ; 李巨昌 1 ; 张桂权 2 ; 陈友订 1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华南地区;常规籼稻;产量水平;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12 年 26 卷 002 期

页码: 182-18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近50年来华南地区常规籼稻主栽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前6项主成分的方差总贡献达到85.1%,其中穗粒数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高.回归分析结果则显示,生物产量因子得分与产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最大,表明其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基于前6项主成分得分进行品种聚类,可以将品种分为5大类.进一步对不同品种类别的各项主成分得分以及各项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生物产量是决定华南地区水稻产量水平的关键性因素.不同类别间穗粒数因子与粒重因子相互消长,其中任一项因子得分过低都将限制产量水平提高,只有两者达到比较理想的平衡时,才能在高生物产量水平的条件下实现库容量的提高,促使产量水平提高.以提高生物产量为前提,在现有大穗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千粒重水平,使穗粒数因子和粒重因子在更高水平上形成新的平衡,将是进一步提高华南地区水稻产量水平的重要途径.

  • 相关文献

[1]影响华南稻区常规籼稻产量水平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μ. 刘传光,周汉钦,冯道基,周新桥,陈达刚,李丽君,李巨昌,张桂权,陈友订. 2012

[2]华南地区常规籼稻主栽品种间亲缘系数分析. 刘传光,周新桥,陈达刚,周汉钦,冯道基,李丽君,李巨昌,张桂权,陈友订. 2012

[3]华南地区常规籼稻品种产量和株型性状的遗传改良. 刘传光,张桂权,周汉钦,冯道基,郑海波. 2010

[4]基于8个农艺性状的569份果桑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振江,罗国庆,戴凡炜,肖更生,林森,李智毅,唐翠明. 2021

[5]91份广东桑四倍体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振江,罗国庆,戴凡炜,肖更生,唐翠明. 2015

[6]耐盐水稻新品种广红3号的选育与应用. 张强,江奕君,林青山,余宁,魏娟,高云,刘志霞. 2024

[7]优质常规籼稻南晶占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刘传光,周新桥,陈达刚,李丽君,李巨昌,陈友订. 2016

[8]部标1级优质稻新品种黄丝粤占的选育. 王志东,周少川,陈宜波,李宏,黄道强,周德贵,赵雷,龚蓉,潘阳阳,周靖波,王重荣. 2024

[9]华南地区猪增生性肠炎的血清学调查与分析. 黄忠,宋长绪,王浩文,方树河. 2006

[10]华南地区辣椒避雨栽培技术. 李颖,谢河山,郑会龙,冯恩友. 2019

[11]华南地区猪圆环病毒3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蒋智勇,蔡汝健,楚品品,林德锐,勾红潮,李艳,宋帅,李春玲. 2018

[12]华南地区豌豆绿色生产标准化技术的集成与应用. 蒋彬,司徒颖文,李育军,植石灿,吴彩玉,秦树香,刘仁燕. 2018

[13]华南地区四棱豆主要草害及其防控技术. 植石灿,徐碧珍,朱文斌,李育军,黄妙林,刘仁燕. 2020

[14]华南地区辣椒品种选育及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李颖,王恒明,徐小万,徐晓美,王得元,李乃坚,余小林. 2020

[15]华南地区花生生产与品质特征的研究. 郭洪海,杨萍,李新华,杨丽萍,万书波,李少雄. 2011

[16]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华南地区农业遥感研究态势分析. 江顺,冯珊珊,甘阳英,张磊,余强毅,周灿芳. 2023

[17]我国华南地区家禽配合饲料中3种真菌毒素污染现状分析. 曾睿,陈佩榕,王琼珊,王富华,赵亚荣. 2024

[18]华南稻田农田害鼠复合防治指标的理论研究. 何淼,冯志勇. 2003

[19]华南地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 周秀蓉,黄敏霞,徐志宏,温肖会,罗胜军,贾春玲,高原,翟颀,吕殿红. 2023

[20]华南地区食用豆产业体系的初步构建. 黄妙林,魏端,李育军,植石灿,房裕东,徐碧珍,沈文杰,章泽森,刘敏君.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