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水生植物堆肥在太湖稻麦体系的适宜用量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陶玥玥 1 ; 王海候 2 ; 施林林 2 ; 周新伟 2 ; 陆长婴 2 ; 沈明星 3 ;

作者机构: 1.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部苏州水稻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2.;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部苏州水稻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3.;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部苏州水稻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关键词: 水生植物有机肥;水稻–小麦;籽粒产量;养分吸收;土壤肥力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18 年 24 卷 03 期

页码: 712-71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太湖流域水体及集约化水产养殖产生大量水生植物残体,制作堆肥是主要的利用途径。本文基于稻麦稳产与土壤培肥下,研究了水生植物堆肥农田适宜施用量,促进环太湖地区水体中植物残体的高效利用。【方法】2012—2016年连续4年在环太湖地区布置田间定位试验。以目前稻麦生长季尿素氮的常规施用量270和225 kg/hm~2为基础,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对照(CK);施尿素氮(U);施用水生植物堆肥,用量分别为尿素氮的1.0、1.5、2.0、2.5和3.0倍(M_(1.0)、M_(1.5)、M_(2.0)、M_(2.5)和M_(3.0))。测定了稻麦产量、氮磷钾吸收量、土壤养分及p H变化。【结果】试验第1年,M_(1.0)、M_(1.5)处理水稻产量与常规尿素处理相当,M_(2.0)、M_(2.5)和M_(3.0)水稻产量显著提高15.4%~28.6%。试验第2至第4年,堆肥各处理与尿素处理水稻产量均无显著差异。与水稻相比,水生植物堆肥施用量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试验第1年,小麦产量基本随着有机氮施用量升高呈增加趋势,各堆肥用量处理间差异显著;试验第2至第4年,M_(2.5)和M_(3.0)处理间小麦产量无显著差异,仍显著高于尿素处理。施用堆肥处理水稻、小麦植株吸氮量均低于常规尿素处理,但显著提高了磷、钾吸收量。连续8季施用有机肥后,与常规尿素处理相比,M_(2.0)~M_(3.0)处理土壤全氮显著提高了48.7%~89.9%,M_(1.5)~M_(3.0)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提高了42.1%~104.2%,M_(1.0)~M_(3.0)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了4.5~17.9倍,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了3.4~11.2倍。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常规尿素处理土壤pH下降,而有机肥施用处理土壤pH提高0.66~1.31个单位,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稻麦产量与土壤碳氮及钾含量显著正相关。【结论】水生植物制备有机肥,不仅是太湖流域水生植物废弃物的有效出路,合理施用水生植物堆肥还可以提高稻、麦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作物对磷钾的吸收,减缓土壤酸化程度,是太湖农作区经济和环境双赢的技术措施。综合考虑稻、麦产量与控制农田磷钾过量,水生植物堆肥施用量应控制在1.5倍于常规尿素氮的有机肥氮施用量较为合适。

  • 相关文献

[1]小麦产量与土壤养分对水生植物源有机氮替代率的响应. 陶玥玥,王海候,金梅娟,施林林,董林林,陆长婴,沈明星. 2019

[2]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薯产量及土壤肥力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兰孟焦,张辉,肖满秋,潘皓,侯隆英,张永春,吴问胜. 2023

[3]施用水生植物有机肥对稻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陶玥玥,汤云龙,金梅娟,沈明星. 2017

[4]不同水氮管理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和茎鞘物质运转及产量的影响. 顾俊荣,董明辉,赵步洪,陈培峰,季红娟,韩立宇. 2016

[5]栽培因子对高油大豆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杨加银,徐海斌,徐海风. 2007

[6]播种量及氮肥水平对北美海蓬子生长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祆. 王茂文,洪立洲,刘冲,丁海荣,朱小梅. 2010

[7]播种量及氮肥水平对北美海蓬子生长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王茂文,洪立洲,刘冲,丁海荣,朱小梅. 2010

[8]江苏淮北地区夏大豆品种更替中产量及有关性状的改良与展望. 冯其虎,张复宁,杨加银. 1991

[9]盐胁迫对不同大麦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乔海龙,陈和,陈健,沈会权,陶红,臧慧,栾海业,张英虎. 2014

[10]两系杂交水稻两优363制种的施氮量效应. 王伟义,崔必波,孙扣忠,王春云,许正荣. 2014

[11]追施氮肥对强筋小麦‘镇麦168’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陈爱大,蔡金华,温明星,李东升,曲朝喜. 2014

[12]播种量和氮肥运筹对裸大麦籽粒产量的影响. 汪波,刘建,李波,薛亚光,魏亚凤. 2018

[13]灌浆结实期遮光对糯玉米籽粒产量与淀粉品质的影响. 徐仁超,赵浚宇,陆大雷,陆卫平,杨美英,徐建平,刘水东. 2017

[14]水作与旱作水稻生物量、籽粒产量及吸磷的比较研究. 周春霖,尹金来,沈其荣,洪立洲,王凯,丁金海,王茂文. 2002

[15]不同大麦品种的叶粒使用价值研究. 卞同洋,陈晓静,沈会权,乔海龙,陈和,陈健,陶红,申玉香. 2007

[16]品种与密肥措施对元麦籽粒产量及其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 杨美英,汪波,魏亚凤,刘建. 2017

[17]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小麦宁麦24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姚金保,马鸿翔,张平平,张鹏,杨学明,周淼平. 2018

[18]藜麦田间籽粒产量估测模型分析. 李斌,陈满霞,蒋润枝,殷建祥,尚辉,顾闽峰. 2021

[19]宁麦27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 姚金保,张鹏,马鸿翔,杨学明,周淼平,张平平. 2020

[20]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弱筋小麦宁麦18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姚金保,马鸿翔,张平平,张鹏,杨学明,周淼平.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