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大豆杂交方法应用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贾鸿昌 1 ; 梁吉利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

关键词: 大豆;杂交方法;杂交成活率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12 年 10 期

页码: 154-156

摘要: 总结了各地大豆杂交各主要环节的不同做法,分析了这些做法的优缺点及产生背景,并结合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比较合理的杂交方案,即父本条播,母本穴播,既利于母本保花保荚又利于杂交操作;去雄采用整体去雄法,去雄后1~2h再授粉,适当的间隔时间可以增加适宜花的数量,减少恶劣天气的影响,增加成活花的绝对数量进而提高杂交效率;去雄应在早晨6∶00之前完成,可大幅降低伪杂种率;在水分适宜的条件下,杂交后无需包扎,只需用彩线对杂交花朵进行标记,选中适宜花后其它花荚全部去除,这样既利于杂交果营养的供应,又便于摘荚收获。

  • 相关文献

[1]大豆杂交期间气象因子对杂交成活率影响的通径分析. 宗春美,邵广忠,齐玉鑫,孙晓环,段崇慧,马启慧,张庆文,任海祥. 2012

[2]玉米新晶种克玉17. 王辉,何长安,杨耿斌,纪春学,张恒,刘兴焱. 2014

[3]咪唑乙烟酸药害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Huang Chunyan,黄春艳,Wang Yu,王宇. 2011

[4]黑龙江省大豆和向日葵核盘菌的致病性分化. 石凤梅,孟庆林,马立功,刘佳,李易初,张匀华. 2013

[5]不同尿素混施对大豆生理指标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Zhu Baoguo,朱宝国,Zhang Chunfeng,张春峰,Yu Zhonghe. 2012

[6]外源DNA直接导入(DIED)法的大豆分子育种成效. 雷勃钧. 2002

[7]多元中微肥对大豆农艺性状、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Zhu Bao-guo,朱宝国,ZHANG Chun-feng,张春峰,Meng Qing-ying. 2014

[8]黑龙江省大豆施硫效果的研究. 申惠波. 1999

[9]施肥对大豆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李忠杰,王春艳,王连敏,王立志,刘功. 2006

[10]外源DNA直接导入法的大豆分子育种成效. 雷勃钧,钱华,李希臣,刘昭军. 2005

[11]大豆对SMV<,1>株系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 刘丽君,吴俊江,高明杰,张淑珍,邱丽娟,郑翠明,谢华,郝连林. 2002

[12]大豆合丰25复合诱变研究. 郑 伟,郭 泰,王志新,吴秀红,李灿东,刘忠堂,张茂明,韩世峰,刘玉红. 2011

[13]轮作对大豆孢囊线虫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于佰双,王家军,李进荣. 2010

[14]卫星搭载培育大豆新品种. 吕世柱. 2008

[15]大豆食心虫生物防治技术集成创新及应用. 王克勤,刘兴龙,邵天玉,徐伟钧,赵奎军. 2013

[16]多元中微肥对大豆农艺性状、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Zhu Bao-guo,朱宝国,ZHANG Chun-feng,张春峰,Meng Qing-ying. 2014

[17]航天诱变对大豆品种光合性状的影响. 刘鑫磊,马岩松,栾晓燕,满为群,许德春,孟丽芬,付立新,赵晓南,刘琦. 2011

[18]大豆热激转录因子GmHsFA1对高温和干旱信号的表达反应. Wu Guangxi,吴广锡,Wang Xingyu,王兴宇,Wei Lai. 2013

[19]氮和钾肥对大豆的增产效果. 李洪喜,焦占力,王忠. 2008

[20]大豆品种及群体结构对形态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赵跃坤.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