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利用发光细菌N1株开展珠江入海排污口水质的比较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谢海平 1 ; 陈成桐 2 ; 林颂雄 2 ; 李刘冬 2 ; 黄珂 2 ; 徐润林 3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3.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鳆发光杆菌N1株;Microtox毒性检测系统;发光细菌;急性毒性;尼梅罗污染指数

期刊名称: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ISSN: 2095-1833

年卷期: 2014 年 4 卷 05 期

页码: 10-15

摘要: 分别利用从发光鱼肉中分离得到的一株鳆发光杆菌N1株和美国Microtox急性毒性检测系统,对HgCl2标准溶液和珠江陆源入海排污口污水进行急性毒性测试,结果表明,利用鳆发光杆菌N1株的急性毒性测试结果和美国Microtox毒性检测系统的急性毒性测试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对珠江陆源入海排污口9个监测站位污水的急性毒性测试结果,依据急性毒性大小进行排序,其中6个监测站位的排序结果相一致。利用尼梅罗污染指数法,对排污口水质化学分析结果进行水质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发光细菌急性毒性测试结果进行比较,表明基于理化指标的尼梅罗污染指数评价结果与急性毒性测试结果既有一致性,也存在一定差异,二者在水质状况和污染效应评价中,可以相互补充。本研究为利用鳆发光杆菌N1株开展排污口有毒污染物污染效应和生态损害风险监测提供方法学基础,所建立的方法与美国Microtox毒性检测系统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并具有快速和低成本的特点,显示了很好的应用价值。

  • 相关文献

[1]发光细菌在渔业水域污染物急性毒性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吴伟,胡庚东,火村英,奚新伟. 1998

[2]基于发光细菌法和鱼类暴露实验评价6种化学消油剂的遗传毒性. 徐广飞,崔志松,栾晓,郑立. 2017

[3]一株虾源潜在益生菌-蜡样芽孢杆菌D7毒理学研究. 张洪玉,王海波,张志伟,赵明军,夏磊. 2018

[4]Hg~(2+)对克隆牙鲆和普通牙鲆的急性毒性. 姜宏波,王桂兴,刘海金,包杰,韩英. 2014

[5]几种典型有害藻对皱纹盘鲍急性毒性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张腾飞,颜天,张清春,李晓东,周名江. 2018

[6]一氧化碳发色罗非鱼片急性毒性与遗专毒性研究. 郝淑贤,李来好,杨贤庆,赵永强,吴燕燕,钟志勇,戚勃,李春生,邓建朝. 2017

[7]伊维菌素对松浦镜鲤的急性毒性与组织损伤. 韩冰,王荻,卢彤岩. 2015

[8]Ca~(2+)、Mg~(2+)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生存的影响. 周凯,来琦芳,王慧,黄宁宇,么宗利. 2007

[9]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海洋桡足类日本虎斑猛水蚤的急慢性毒性效应. 王晶,庄昀筠,陈洪举,陈畅,毛雪微,刘光兴. 2019

[10]PCB_(153)对半滑舌鳎的急性毒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韩现芹,陈永平,郭华阳,李春青,姜巨峰,高丽娜. 2019

[11]4种消毒剂对大珠母贝幼贝的急性毒性试验. 姜松,周发林,苏宁宁,黄建华,杨其彬. 2017

[12]硫酸铜对斑石鲷幼鱼的急性毒性及对眼点淀粉卵涡鞭虫的杀灭效果. 范超,史成银. 2016

[13]Hg2+对中国鲎幼体急性毒性及MT的诱导效应. 鲍虞园,叶国玲,钟金香,陈海刚,李银康,关杰耀,颉晓勇. 2020

[14]新型宝碘对草鱼、南美白对虾的急性毒性和抑菌效果研究. 刘春花,林明辉,黄志斌,石存斌,林群. 2012

[15]硫丹对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niloticus)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急性毒性研究(英文). 柯常亮,甘居利,林钦,陈洁文,汪敏. 2011

[16]吡喹酮不同给药方式对鲫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研究. 姚静,周定刚,艾晓辉,袁科平,徐进. 2008

[17]氯氰菊酯和有机磷农药对草鱼鱼种急性及联合毒性. 谢文平,马广智,赖子尼. 2006

[18]氨氮对萼花臂尾轮虫的急性毒性及其抗氧化生理响应. 程媛媛,顾若波,王小林,聂志娟,徐钢春,陆建明,黄鹤忠. 2015

[19]伊维菌素对细鳞鲑的毒性效应评价. 王荻,韩冰,李绍戊,卢彤岩. 2015

[20]4种中草药添加剂对金丝鱼急性毒性响应的研究. 吴旋,于刚,白东清,周文礼.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