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孙志广 1 ; 代慧敏 2 ; 陈庭木 1 ; 李景芳 1 ; 迟铭 1 ; 周振玲 1 ; 刘艳 1 ; 刘金波 1 ; 徐波 1 ; 邢运高 1 ; 杨波 1 ; 李健 1 ; 卢百关 1 ; 方兆伟 1 ; 王宝祥 1 ; 徐大勇 1 ;
作者机构: 1.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
2.连云港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关键词: 水稻;类病斑突变体;表型鉴定;基因定位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22 年 36 卷 004 期
页码: 357-36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对水稻类病斑突变体的研究有助于解析其与植物生长和防御反应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在粳稻品系FI135胚培养过程中获得了1个类病斑突变体lmm7(lesion mimic mutant 7).通过对其进行系统的表型鉴定、农艺性状考查、超微结构观察、生理学特性分析,阐明LMM7基因对植物生长的调控.通过病原菌抗性鉴定,明确lmm7对植物防御反应的影响.利用9311B与突变体lmm7杂交所得F2群体对该突变体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基因精细定位.[结果]该突变体苗期表型正常,分蘖初期,植株基部叶片从叶尖开始不断出现褐色斑点,并向整株扩散,且斑点数目随植株生长不断增加.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株高、穗长、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及剑叶长宽都显著降低,但籽粒性状和抽穗期没有显著性差异.遮光处理表明,突变体lmm7的表型受到光照诱导,抽穗期突变体lmm7叶肉细胞严重失绿,光合色素含量显著降低.组织化学分析表明,突变体病斑处的H2O2含量显著升高.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突变体lmm7叶肉细胞的叶绿体数目减少,叶绿体类囊体片层结构严重受损,细胞器肿胀解体,并出现大量嗜锇小体,同时病斑内部和周围区域积累了大量的ROS.抗性鉴定结果显示突变体lmm7稻瘟病抗性水平显著高于野生型.遗传分析表明lmm7的突变表型受单个隐性基因控制.利用图位克隆的方法,目的基因被定位于水稻第7染色体短臂两InDel标记7B35和7B43之间,区间范围约260 kb.测序结果表明该区间内候选基因LOC_Os07g0203700第2891位碱基T发生了单碱基缺失,导致后续移码突变及翻译提前终止.[结论]lmm7与spl5互为等位基因,其突变抑制了植株的生长,同时增强了对稻瘟病的抗性.
- 相关文献
[1]水稻新窄、卷叶突变体NRL(t)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陈涛,刘燕青,张亚东,朱镇,赵凌. 2013
[2]色素原基因定位及其与广亲和基因之间物理距离的研究. 盛生兰,余波,李闯,陆驹飞. 2008
[3]水稻短光低温敏核不育应用研究. 陈庭木,王多明,谷长先,徐大勇,潘启民,高一枝. 2010
[4]一个水稻低温移栽白条纹突变体wltt的鉴定和基因定位. 林添资,孙立亭,龚红兵,王益华,刘玲珑,赵志刚,江玲,万建民. 2019
[5]一个水稻新型叶色突变体的形态结构与遗传定位. 王宝和,戴正元,李爱宏,刘广青,左示敏,张洪熙,潘学彪. 2011
[6]1个水稻不闭颖突变体(open hull 1)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曾生元,郭旻,李荣德,盛生兰,龚红兵. 2014
[7]水稻广亲和基因近等基因系代换片段长度检测及其利用. 余波,吴远雨,吉华利,张艳琼,陆驹飞. 2008
[8]水稻矮秆多分蘖突变体mz3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苏晓妹,方宇星,刘钰龙,刘峰,张所兵,张云辉,鲍依群. 2016
[9]一个水稻斑马叶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陈海元,朱晓妹,张所兵,张云辉,方先文. 2021
[10]水稻叶尖黄化突变体8272的候选基因筛选. 肖恩星,曾文静,曾彦达,张启军,冯昊. 2021
[11]2个水稻叶片卷曲变窄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陈海元,朱晓妹,张所兵,张云辉,方先文. 2021
[12]水稻中脉缺陷突变体dl-6的遗传分析与精细定位. 王军,王婧,杨杰,赵祥强,朱金燕,范方军,李文奇,王芳权,仲维功. 2014
[13]一个水稻长护颖基因的遗传分析. 秦海龙,张启军,廖慧敏,宗寿余,夏士健,吕川根. 2014
[14]水稻57H突变体glup-t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田孟祥,陈涛,张亚东,朱镇,赵庆勇,周丽慧,姚姝,王艳平,王才林. 2011
[15]水稻多蘖矮杆突变体htd7(t)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王军,范方军,朱金燕,李文奇,王芳权,仲维功,杨杰. 2016
[16]水稻窄卷叶突变体nrl_(t)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陈涛,刘燕清,张亚东,朱镇,赵庆勇,周丽慧,姚姝,于新,赵凌,王才林. 2014
[17]一个新的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的生理特性和基因定位(英文). 陈涛,张亚东,赵凌,朱镇,林静,张所兵,王才林. 2007
[18]水稻中脉缺陷突变体dl-6的遗传分析与精细定位(英文). 王军,王婧,杨杰,赵祥强,朱金燕,范方军,李文奇,王芳权,仲维功. 2015
[19]水稻白条纹新基因st9(t)的初步定位. 刘少奎,张启军,漆庆明,赖东,廖慧敏,颜文飞,张斌,吕川根. 2012
[20]一个籼稻叶夹角新基因的激素敏感性分析和基因定位. 廖慧敏,张启军,秦海龙,夏士健,宗寿余,高艳红,吕川根.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优质抗病杂交粳稻新组合常优粳1818的选育及栽培制种技术
作者:陈天晔;李健;王小虎;端木李玲;王雪刚;柯瑷;孙菊英;端木银熙
关键词:杂交粳稻;常优粳1818;选育;栽培技术;制种技术
-
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定位水稻籽粒性状QTL
作者:孙志广;徐婷婷;刘艳;邢运高;徐波;迟铭;李景芳;周群;王德荣;张雅馥;王宝祥;徐大勇
关键词:籽粒性状;千粒重;QTL;高密度遗传图谱
-
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水稻萌发耐淹性QTL定位
作者:孙志广;卢百关;刘金波;刘艳;李景芳;迟铭;陈庭木;李健;杨波;刘晓敏;王宝祥;徐大勇
关键词:杂草稻;萌发耐淹性;高密度遗传图谱;QTL
-
耐盐性不同水稻品种对盐胁迫的响应及其生理机制
作者:周振玲;林兵;周群;杨波;刘艳;周天阳;王宝祥;顾骏飞;徐大勇;杨建昌
关键词:水稻;盐胁迫;抗氧化;渗透调节;根系氧化力
-
高产水稻新品种连梗22号
作者:徐波;邢运高;徐大勇
关键词:抗倒伏能力;成穗率;分蘖力;穗型;有效穗数;特征特性;着粒密度;水稻新品种
-
四倍体小麦GPAT基因家族比较分析
作者:师毅君;王康君;郭明明;张广旭;谭一罗;李晓峰;何茂盛;徐大勇;樊继伟
关键词:小麦;四倍体;GPAT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系统进化
-
优质高产抗病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9优30的选育
作者:李健;方兆伟;杨波;邢运高;王宝祥;林建荣;刘艳;迟铭;徐波;孙志广;王德荣;吴明国;徐大勇
关键词:杂交粳稻;9优30;优质;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