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鳄梨采前果实黑褐色病斑病原鉴定及田间药剂防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於浩然 1 ; 吴婧波 1 ; 詹儒林 2 ; 姚全胜 1 ; 李国平 1 ; 陈晶晶 1 ; 井敏敏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海南省热带园艺产品采后生理与保鲜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热带果树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黑褐色病斑;油梨炭疽病;刺盘孢;致病性;多基因;防效

期刊名称: 中国南方果树

ISSN: 1007-1431

年卷期: 2024 年 53 卷 005 期

页码: 53-6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明确位于广东省湛江市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种质资源圃采前油梨果实表皮黑褐色病斑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病果上分离病原菌,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选取代表菌株进行油梨果实、叶片、茎干等部位致病性测定,并进行40%多菌灵悬浮液和25%嘧菌酯悬浮液对该病害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从15个油梨病果分离获得病原菌36株,根据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鉴定,将36株病原菌划分为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的两个种,对两个种的代表菌株YLQ5-2和FNYG1进行多基因(ITS、GAPDH、CAL、TUB和ACT)系统发育分析,菌株YLQ5-2和菌株FNYG1分别与暹罗刺盘孢(Colletotrichum siamense)和果生刺盘孢(C.fructicola)聚为一支。致病性测定发现,刺伤状态下可引起油梨果实产生黑斑,无伤条件下即可导致油梨叶部发病,刺伤也无法使油梨茎干发病,表现出致病组织特异性。在油梨果实膨大期(7—9月)连续喷施25%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和40%多菌灵悬浮剂500倍液3次防治该病害,防效均超过50%以上,其中,25%嘧菌酯的防效较高,达到87.1%。

  • 相关文献

[1]淡紫拟青霉E7菌株对香蕉根结线虫的致病性和生防效果. 汪军,刘磊,李传东,刘昌燕,黄俊生. 2008

[2]一种植物双基因共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应用. 翟琪麟,安泽伟,李雅超,赵建文,谢黎黎,李维国,黄华孙. 2013

[3]香蕉炭疽病菌不同菌株的比较. 胡美姣,李敏,高兆银,杨凤珍. 2006

[4]香蕉炭疽菌不同菌株的比较. 胡美姣,李敏,高兆银,杨凤珍. (Mis

[5]香蕉枯萎病菌的致病性及其RAPD分析初步研究. 谢艺贤,张欣,漆艳香,蒲金基,刘志昕,张辉强. (Mis

[6]香蕉枯萎病菌SNF1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刘一贤,周端咏,毛超,汪军,黄俊生. 2012

[7]大蕉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 郭立佳,彭军,杨腊英,王国芬,梁昌聪,刘磊,黄俊生. 2013

[8]香蕉炭疽病菌不同菌株的特性比较. 胡美姣,李敏,高兆银,杨凤珍. 2007

[9]香蕉枯萎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mon1基因敲除转化子的表型分析及致病力测定. 李恒,畅文军,陈汉清,乔帆,曾会才. 2019

[10]转录因子FoSwi6调控香蕉枯萎病菌的生理特性和致病性. 丁兆建,漆艳香,曾凡云,彭军,谢艺贤,张欣. 2018

[11]不同来源荔枝炭疽菌致病性差异的测定. 张新春,肖茜,高兆银,王家保. 2014

[12]多主棒孢菌对巴西橡胶树的致病性测定. 刘以道,张贺,张欣. 2013

[13]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cat1基因敲除与表型分析. 王小琳,李春强,杨景豪,李文彬,孙建波,彭明. 2017

[14]黄瓜种传镰刀菌种类的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 蒋荷,李旭,郑慧慧,吴学宏,杨腊英. 2013

[15]国内橡胶树多主棒孢Cassiicolin毒素多样性及致病性分析. 刘先宝,李博勋,陈珊,黄贵修. 2016

[16]香草兰根(茎)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致病性测定. 高圣风,刘爱勤,桑利伟,孙世伟,苟亚峰. 2015

[17]多主棒孢霉对橡胶树的致病性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郑肖兰,黄伟明,贺春萍,吴伟怀,李锐,郑服丛. 2008

[18]香蕉枯萎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FoSP1基因功能的初步分析. 赵久娟,李敏,胡美姣,杨锦玉,何颖,柳志强,孙进华. 2024

[19]海南省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1号、4号小种的生物学特性. 林妃,高剑,曾涛,曾会才. 2010

[20]胶孢炭疽菌致病性减弱突变菌株H800T-DNA插入位点侧翼基因的克隆. 李秋洁,吴伟怀,贺春萍,郑金龙,习金根,梁艳琼,许沛冬,郑肖兰,易克贤.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