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江苏省粳稻品种抗稻瘟病基因型与穗颈瘟抗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宫丹妮 1 ; 杨杰 2 ; 朱金燕 2 ; 范方军 2 ; 李文奇 2 ; 王芳权 2 ; 仲维功 2 ;

作者机构: 1.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京分中心

关键词: 粳稻;稻瘟病;穗颈瘟;稻瘟病抗病基因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2016 年 32 卷 02 期

页码: 250-25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稻瘟病是江苏省粳稻的主要病害,以穗颈瘟的危害最为严重,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有效的方法。为了明确江苏省粳稻穗颈瘟的主要抗病基因以及主要粳稻品种的抗稻瘟病基因型,利用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Pi-b、Pi-k~h、Pi-km的功能标记对2007-2013年江苏省审定的粳稻品种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65份审定的粳稻品种中同时含有3个稻瘟病抗病基因的品种6份,占审定品种的9.2%;同时含有2个稻瘟病抗病基因的品种23份,占审定品种的35.4%;含有1个稻瘟病抗病基因的品种27份,占审定品种的41.5%;不含有这4个抗病基因的品种9份,占审定品种的13.9%。2014年穗颈瘟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含有3个抗病基因的6份品种均表现为抗穗颈瘟;含有2个抗病基因的品种中19份品种抗穗颈瘟,4份品种感穗颈瘟;含有1个抗病基因的品种中12份品种抗穗颈瘟,15份品种感穗颈瘟;不含有这4个抗病基因的品种中1份品种抗穗颈瘟,8份品种感穗颈瘟。相关性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Pi-b、Pi-km与穗颈瘟的抗性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0.81、0.11和0.15;稻瘟病抗性基因Pi-k~h与穗颈瘟抗性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5。

  • 相关文献

[1]Pigm特异性选择标记的开发及其在粳稻穗颈瘟抗性育种中的利用. 曾生元,李闯,杜灿灿,孙立亭,景德道,林添资,余波,钱华飞,姚维成,周义文,龚红兵. 2018

[2]优良食味抗病高产晚粳稻新品种南粳3908的选育和栽培技术. 陈涛,张亚东,赵庆勇,朱镇,姚姝,周丽慧,赵凌,赵春芳,王波,王才林. 2019

[3]Pi-ta、Pi-5、Pi-km和Pi-b基因在粳稻品种(系)中的分布及对穗颈瘟的抗性. 孙旭超,陈涛,赵春芳,朱镇,赵庆勇,周丽慧,赵凌,姚姝,王才林. 2018

[4]Pi-ta、Pi-5、Pi-km和Pi-b基因在粳稻品种(系)中的分布及对穗颈瘟的抗性. 张善磊,孙旭超,陈涛,赵春芳,朱镇,赵庆勇,周丽慧,赵凌,姚姝,王才林. 2018

[5]Pi-ta、Pi-b基因在江苏粳稻穗颈瘟抗性育种中的价值分析. 王军,杨杰,杨金欢,范方军,朱金燕,陈志德,仲维功. 2012

[6]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江苏粳稻稻瘟病抗性. 余玲,戴正元,吴云雨,潘存红,肖宁,李育红,张小祥,刘广青,周长海,李爱宏. 2014

[7]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黑壳子粳对稻瘟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王建飞,何新建,张红生,陈志谊. 2002

[8]Pi-ta、Pi-b基因在江苏粳稻穗颈瘟抗性育种中的价值分析. 杨杰,朱金燕,范方军,杨金欢,仲维功. 2011

[9]稻曲病、水稻穗颈瘟防治药剂筛选及其协同防治技术. 宋益民,丛国林. 2016

[10]一起使用假三环唑导致水稻产量损失的司法鉴定案例分析. 蔡立旺,顾双平,唐红生,葛汉勤,唐伟. 2018

[11]2000年江苏水稻品种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的研究简报. 周益军,程兆榜,范永坚,张文荟,陈毓苓,陆凡,陈志谊,严大富,花家禄,陈以仁,傅华欣,朱龙粉,张国林,姜春义. 2001

[12]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干悬浮剂对稻瘟病防治及水稻安全性评价. 王法国,张荣胜,于俊杰,俞咪娜,齐中强,杜艳,尹小乐,宋天巧,陆凡,刘永锋. 2016

[13]亚洲栽培稻两大亚种之间同工酶基因型的主要区别. 汤陵华,佐藤洋一郎,森岛启子. 2007

[14]不同粳稻品种组织培养力及愈伤组织细胞结构的比较. 李霞. 2012

[15]草鞋山遗址古代稻种类型. Tang Linghua,汤陵华,Y.I. Sato,佐藤洋一郎,T.T.Udatsu,宇田津徹朗,J.X.Sun. 2007

[16]南粳43亩产800公斤的氮肥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探讨. 仲维功,陈志德,杨杰,王军,王久龙,夏伍孝,万荣华,凌卫东. 2007

[17]江苏抗病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 王才林,张亚东,朱镇,陈涛,赵庆勇. 2010

[18]南粳43亩产800公斤的氮肥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探讨. 仲维功,陈志德,杨杰,王军,王久龙,夏伍孝,万荣华,凌卫东. 2007

[19]粳稻外观品质选择效果研究. 王才林,朱镇,张亚东,赵凌. 2006

[20]江淮稻区中熟中粳品种主要品质性状表现和农艺性状演变特点分析. 徐大勇,吉建安,朱庆森.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