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粳稻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研究——Ⅱ.恢复度的配合力及恢复基因的环境效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洪德林 1 ; 汤玉庚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粳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性;恢复度;配合力;环境效应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1986 年 04 期

页码: 23-28

摘要: 用10个具有恢复基因的粳稻品种与5个粳稻雄性不育系进行双列杂交,研究恢复度的配合力。结果表明:各恢源间和各不育系间在恢复度的配合力方面存在差异。恢源品种中红壳老鼠牙的一般配合力最好,其次为阿诺塔马若,CP_(231)。不育系中L型桂早生A的一般配合力最好,其次为L型72-7A,BT型六千辛A。特殊配合力好的组合有L72-7A/CP_(231),L桂早生A/克罗沙,L桂早生A/CP_(231),BT六千辛A/黄酒谷等。 环境条件对粳稻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表达有一定影响。大致趋势是:(1)在海南冬季不恢的组合,在南京正季可能不恢,也可能表现弱恢至恢复;(2)海南冬季恢的,南京正季也恢;(3)同在南京不同年份间组合的恢复能力基本一致。

  • 相关文献

[1]粳稻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研究——Ⅰ.粳稻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地理分布. 洪德林,汤玉庚. 1985

[2]粳稻三系亲本的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分析. 孔宪旺. 2011

[3]杂交粳稻亲本米质性状优异配合力的标记基因型鉴定. 黄殿成,梁奎,孙程,江建华,石明亮,戴剑,谢辉,赵凯铭,阮方松,马文霞,洪德林. 2011

[4]藻源性黑水团环境效应Ⅲ:对水-沉积物界面处Fe-S-P循环的影响. 刘国锋,范成新,张雷,申秋实,王兆德,韩士群. 2014

[5]藻华聚集的环境效应:对漂浮植物水葫芦(Eichharnia crassipes)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韩士群,刘学芝,何俊. 2016

[6]稻麦秸秆全量还田的产量与环境效应及其调控. 王德建,常志州,王灿,张刚,张斯梅. 2015

[7]碳减排视角下农业保险发展的环境效应. 谢政璇,柏宗春,凌颖慧,还红华. 2023

[8]不同覆盖度水葫芦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朱普平,王子臣,盛婧,陈留根,郑建初. 2011

[9]土壤矿质氮及其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苏涵,王维,张巧凤,侯会,耿晓月,董韦,徐振. 2023

[10]亚洲栽培稻两大亚种之间同工酶基因型的主要区别. 汤陵华,佐藤洋一郎,森岛启子. 2007

[11]不同粳稻品种组织培养力及愈伤组织细胞结构的比较. 李霞. 2012

[12]草鞋山遗址古代稻种类型. Tang Linghua,汤陵华,Y.I. Sato,佐藤洋一郎,T.T.Udatsu,宇田津徹朗,J.X.Sun. 2007

[13]南粳43亩产800公斤的氮肥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探讨. 仲维功,陈志德,杨杰,王军,王久龙,夏伍孝,万荣华,凌卫东. 2007

[14]江苏抗病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 王才林,张亚东,朱镇,陈涛,赵庆勇. 2010

[15]南粳43亩产800公斤的氮肥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探讨. 仲维功,陈志德,杨杰,王军,王久龙,夏伍孝,万荣华,凌卫东. 2007

[16]粳稻外观品质选择效果研究. 王才林,朱镇,张亚东,赵凌. 2006

[17]江淮稻区中熟中粳品种主要品质性状表现和农艺性状演变特点分析. 徐大勇,吉建安,朱庆森. 2003

[18]粳稻外观品质选择效果研究. 王才林,朱镇,张亚东,赵凌. 2006

[19]吴江广福村遗址的古稻作研究. 王才林,丁金龙. 2007

[20]太湖地区水稻地方品种籼粳分类方法的比较. Tang Linghua,汤陵华,Sun Jiaxiang,孙加祥,Udatsu Tetsuro,宇田津徹朗,Sato Youitiro,佐藤洋一郎.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