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药剂与施药时期对辣椒炭疽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爱民 1 ; 梁传静 1 ; 牟玉梅 1 ; 邢丹 1 ; 王永平 1 ; 周鹏 1 ; 涂德辉 1 ; 叶勇 1 ; 殷勇 1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蚕业研究所

关键词: 辣椒;炭疽病;药剂;防治时期;菌丝生长抑制率;防效;贵州

期刊名称: 贵州农业科学

ISSN: 1001-3601

年卷期: 2024 年 005 期

页码: 53-6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目的】探明贵州辣椒炭疽病的适宜防治药剂和防治时期,为辣椒炭疽病化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已登记的15种辣椒炭疽病防治药剂单剂(25%咪鲜胺EC、80%波尔多液WP、50%肟菌酯WG、22.7%二氰蒽醌SC、70%代森锰锌WP、40%百菌清SC、30%琥胶肥酸铜WP、80%克菌丹WG、22.5%啶氧菌酯SC、85%三氯异氰尿酸SPX、40%苯醚甲环唑SC、500 g/L氟啶胺SC、50%咪鲜胺锰盐WP、250 g/L嘧菌酯SC和25%吡唑醚菌酯SC)和1个混剂(40%苯甲·吡唑酯SC)为药剂处理,选取贵州辣椒炭疽病的3个主要致病菌菌株(C. scovillei GL 17-25、C. gloeosporioides GL 17-42和C. fructicola GL 17-147)为防治对象,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离体果实接种法对药剂进行初筛,通过田间试验进一步验证适宜的药剂和防治时期。【结果】25%咪鲜胺EC、50%咪鲜胺锰盐WP、70%代森锰锌WP对3种辣椒炭疽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均为100.00%;离体果实接种试验表明,除70%代森锰锌WP外,各药剂的平均预防效果均高于治疗效果,25%咪鲜胺EC对3个菌株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最好,平均值分别为72.48%和60.01%,其次为25%吡唑醚菌酯SC(43.53%和30.36%)。相比发病中期用药,发病初期用药的病情指数低、防效高,25%吡唑醚菌酯SC和40%苯甲·吡唑酯SC的防效显著(P<0.05)高于25%咪鲜胺EC,前两者发病初期用药的防效分别为86.99%和88.59%,发病中期用药防效分别为50.87%和45.48%。【结论】25%吡唑醚菌酯SC和40%苯甲·吡唑酯SC能有效防治辣椒炭疽病,防治时期以发病初期为佳。

  • 相关文献

[1]印楝素在贵州茶区防治茶小绿叶蝉药效试验. 周顺珍,陈昌平,姚雍静,赵华富,罗丽. 2016

[2]马铃薯晚疫病防治不同药剂、不同浓度田间药效比较. 彭慧元,李标,颜兴贵,雷尊国. 2013

[3]马铃薯种薯药剂处理及施用方法筛选. 丁海兵,田晓琴,邓宽平,雷尊国,彭慧元,姜霞. 2010

[4]不同药剂对草地杂草西伯利亚蓼的防效研究. 文克俭,冯金良,熊先勤,牟琼,韩永芬. 2010

[5]不同药剂防治柑桔矢尖蚧效果研究. 罗恒,周光萍. 2010

[6]不同药剂对辣椒疫病防治效果及根际微生物种群的影响. 张爱民,梁传静,蓬桂华. 2021

[7]病毒必克不同使用方法对烟草病毒病防效的影响. 代飞,徐铭,黄兴琴,王修林,左锐,刘学辉. 2011

[8]不同药剂对辣椒炭疽病的田间防效研究. 龙贵兴,梁传静,游雪. 2021

[9]不同药剂防治夏秋辣椒炭疽病药效试验. 张军,李桂莲,文林宏,刘阳,郭玉祥. 2009

[10]贵州辣椒常见病害及综合防治技术. 涂祥敏,杨红,赖卫,刘崇政,苏丹,蓬桂华. 2010

[11]2009年贵州部分引进辣椒品种区域田间试验. 姜虹,苏丹,蓬贵华,王金洪. 2010

[12]贵州辣椒区试G组田间比较试验. 姜虹,詹永发,杨红,韩世玉. 2009

[13]贵州主要地方干椒品种的田间性状表现研究. 姜虹,杨红,韩世玉,詹永发,余文忠. 2008

[14]部分鲜食辣椒品种2009年贵州区域试验. 姜虹,蓬贵华,苏丹,詹永发,王金洪. 2010

[15]贵州2013年区试鲜辣椒品种综合评价. 何建文,付文婷,廖芳芳,姜虹,韩世玉. 2014

[16]部分菜椒品种贵州区域田间试验比较. 姜虹,詹永发,王金洪. 2009

[17]贵州部分引进的辣椒品种区域田间试验. 姜虹,詹永发,王金洪,杨红,韩世玉. 2009

[18]贵州地方辣椒品种比较试验. 姜虹,詹永发,王金洪,杨红,韩世玉. 2010

[19]贵州辣椒主要地方品种资源的分类. 韩世玉,姜虹,杨红. 2008

[20]贵州辣椒疫霉种群的组成与分布. 陈小均,吴石平,谭清群,何海永,杨学辉.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