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池塘养殖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无眼侧体色黑化消褪机理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朱学武 1 ; 徐永江 1 ; 柳学周 1 ; 史宝 1 ; 王滨 1 ;

作者机构: 1.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青

关键词: 牙鲆;无眼侧黑化消褪;色素细胞;黑色素聚集激素;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基因表达

期刊名称: 渔业科学进展

ISSN: 2095-9869

年卷期: 2017 年 38 卷 01 期

页码: 103-11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针对池塘养殖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无眼侧体色黑化消褪的现象,本研究从形态、血清和mRNA水平上对其生理学机制进行了研究。光镜观察显示,无眼侧消褪区域的黑色素细胞数量显著少于有眼侧和无眼侧黑化区域(P<0.05),电镜观察发现,无眼侧消褪区域皮肤中黑色素颗粒模糊,黑色素细胞中色素体存在凋亡现象。无眼侧黑化区域消褪过程中,鳞片类型经历了由栉鳞—弱栉鳞—圆鳞转变的过程,栉鳞上硬棘数量也随之减少。无眼侧黑化消褪的牙鲆血清中的黑色素聚集激素(MCH)肽含量显著高于无眼侧正常和无眼侧黑化的牙鲆(P<0.05),但无眼侧体色黑化的牙鲆血清中的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MSH)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类型的牙鲆(P<0.05)。基因表达分析显示,无眼侧黑化消褪鱼垂体MCH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眼侧黑化鱼(P<0.05),而垂体POMC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无眼侧黑化鱼(P<0.05),但都与无眼侧正常鱼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阐释池塘养殖牙鲆无眼侧体色黑化调控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 相关文献

[1]半滑舌鳎体表色素细胞观察及POMC表达特性分析. 史学营,徐永江,柳学周,杨洪军,臧坤,史宝,李存玉. 2014

[2]利用DD-PCR分离鳗弧菌刺激相关的牙鲆差异cDNA及表达. 范玉顶,陈妍婕,钟其旺,齐洁,张全启. 2010

[3]黄芩苷对牙鲆肝CYP1A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韩华,李健,李吉涛,张喆. 2010

[4]牙鲆趋化因子基因CXCL9的克隆、鉴定与表达分析. 张永珍,陈松林,王磊. 2020

[5]半滑舌鳎黑色素聚集激素重组制备与生物活性分析. 朱学武,徐永江,柳学周,史宝,王滨,李斌. 2016

[6]冻藏时间对养殖大黄鱼体色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郭全友,李松,李保国,杨絮. 2020

[7]几种鲤、鲫鱼腹膜色素细胞的初步观察. 徐伟,曹顶臣,李池陶. 2005

[8]几种鲤鲫鳞片色素细胞和体色发生的观察. 徐伟,李池陶,曹顶臣,尹家胜. 2007

[9]橘色双冠丽鱼黑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宋红梅,周康奇,田雪,汪学杰,刘超,刘奕,牟希东,胡隐昌. 2021

[10]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发育中体色花纹时序发生的色素细胞变化和控制基因表达的分析 Ⅰ.胚胎时期. 孙伟恒,孙志宾,王新安,马爱军,李迎娣,苟冬惠,于宏,李昊喆,Vorathep Muthuwan,曲江波,洪宜展. 2024

[11]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体表色素细胞观察及POMC表达特性分析. 史学营,徐永江,武宁宁,柳学周,杨洪军,臧坤,史宝,李存玉. 2015

[12]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发育中体色花纹时序发生的色素细胞变化和控制基因表达的分析Ⅱ.仔稚幼鱼时期. 孙志宾,孙伟恒,王新安,马爱军,黄智慧,李迎娣,苟冬惠,于宏,闫鹏飞,田蜜,Vorathep Muthuwan,曲江波,洪宜展. 2024

[13]半滑舌鳎黑色素聚集激素重组制备与生物活性分析1. 朱学武,徐永江,柳学周,史宝,王滨,李斌. 2015

[14]豹纹鳃棘鲈早期色素细胞发生与体色调控. 吴雷明,陈超,粱友,李炎璐,宋振鑫,翟建明,庞尊方,王鲁. 2012

[15]牙鲆3个养殖群体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 邵长伟,廖小林,田永胜,陈松林. 2009

[16]养殖牙鲆性腺分化的组织学观察. 孙朝徽,刘海金,司飞,王玉芬,姜秀凤. 2008

[17]牙鲆4个选择性繁育后代群体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 徐田军,陈松林,田永胜. 2009

[18]牙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王凯,刘海金,刘永新,顾宪明. 2008

[19]牙鲆回交、全同胞近交及其亲本家系的微卫星研究. 王磊,陈松林,田永胜,邓寒. 2011

[20]MS-222对牙鲆麻醉效果. 王秀华,张烨伟,杨春志.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