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水氮互作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及土壤硝态氮积累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栗丽 1 ; 洪坚平 1 ; 王宏庭 2 ; 谢英荷 1 ;

作者机构: 1.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灌水量;施氮量;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土壤硝态氮

期刊名称: 水土保持学报

ISSN: 1009-2242

年卷期: 2013 年 27 卷 003 期

页码: 138-142,14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裂区设计,研究不同灌水和施氮处理对田间冬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分配以及成熟期土壤剖面硝态氮分布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氮素吸收速率在拔节-开花期达到最大;阶段氮素吸收量、籽粒氮素积累量和氮收获指数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表现为W1500>W1200>W900>W0;施氮量超过150kg/hm2时,籽粒氮素积累量、氮收获指数,拔节-成熟期的氮素吸收量不再显著增加;灌水和施氮均能增加冬小麦营养器官氮素转移量,氮素转运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氮素转运贡献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冬小麦成熟期表层(0-20cm)土壤硝态氮含量随着灌水量增加而降低,表现为W0>W900>W1200>W1500;相同灌水处理下,各土层硝态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处理能显著增加0-120cm土层硝态氮含量,当施氮量超过150kg/hm2时,随灌水量增加,土壤剖面中的硝态氮由上层向下层移动.

  • 相关文献

[1]水氮互作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栗丽,洪坚平,王宏庭,谢英荷,张璐. 2012

[2]施氮与灌水对夏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谢英荷,粟丽,洪坚平,王宏庭,张璐. 2012

[3]施氮与灌水对夏玉米土壤硝态氮积累、氮素平衡及其利用率的影响. 栗丽,洪坚平,王宏庭,谢英荷,张璐,邓树元,单杰,李云刚. 2010

[4]氮肥后移对土壤氮素供应和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裴雪霞,王秀斌,何萍,张秀芝,李科江,周卫,梁国庆,金继运. 2009

[5]长期施用不同剂量氮肥对高粱产量、氮素利用特性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王媛,王劲松,董二伟,武爱莲,焦晓燕. 2021

[6]减氮量施用缓释氮肥对春玉米产量及土壤硝/铵态氮含量剖面分布的影响. 赵聪,张伟,刘化涛,王晓娟,黄学芳,黄明镜,张冬梅,王娟玲. 2020

[7]丘陵山区覆膜旱作稻田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动态变化规律探讨. 李永山,吴良欢,路兴花,赵利梅,范巧兰. 2007

[8]覆盖方式对土壤水分和硝态氮分布积累特征的影响. 王国玉,池宝亮,梁改梅,李娜娜. 2015

[9]不同灌水量对吕梁山区微灌核桃生长特性、耗水规律和产量的影响. 赵瑞芬,程滨,郑普山,滑小赞,王森,王钊. 2020

[10]不同灌水量对高粱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史丽娟,曹昌林,董良利,宋旭东,白文斌. 2012

[11]灌水量和施肥量对盐碱土氮素分布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马少帅,蒋静,马娟娟,杨治平,郭军玲. 2018

[12]灌水时期及灌水量对大豆产量及产量因子的影响. 赵晶云,任小俊,刘小荣,马俊奎. 2017

[13]播种行距和灌水量对春箭筈豌豆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王雁丽,郑敏娜. 2014

[14]不同灌水量对酿造高粱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王劲松,郭锐,董二伟,丁玉川,韩雄,焦晓燕. 2012

[15]茬口和灌水对小麦产量及个体和群体生长动态的影响. 郑海泽,张风琴,张红芳,郑彩萍. 2008

[16]施氮量与种植密度互作对苦荞黑丰一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田再芳,靳建刚. 2020

[17]覆膜与施氮互作对高粱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梁晓红,张瑞栋,黄敏佳,刘静,曹雄. 2019

[18]不同施氮量对烤烟生产的影响. 周宽余,韩国彪. 1998

[19]不同施氮量对甘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权宝全,吕瑞洲,王贵江. 2019

[20]施氮量对晋麦84号产量及土壤硝态氮、铵态氮的影响. 席吉龙,王珂,杨娜,郝佳丽,李永山,张建诚.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