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珠江口万山群岛黄鳍棘鲷食性随年龄的变化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禧越 1 ; 刘永 1 ; 李纯厚 1 ; 唐广隆 1 ; 张达娟 2 ; 游奕来 3 ; 潘淑芳 3 ; 郑秋实 1 ; 肖雅元 1 ; 吴鹏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2.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

3.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关键词: 黄鳍棘鲷;高通量测序技术;食性;胃含物;体长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1005-8737

年卷期: 2024 年 002 期

页码: 219-23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latus)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分布的特色经济鱼类和增殖放流鱼类,研究黄鳍棘鲷的食性变化特征有助于了解其的食物来源及其在食物网中的功能地位。通过胃含物形态学和18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分析了万山群岛海域不同年龄(1~3龄)黄鳍棘鲷的食性变化特征。形态学鉴定发现黄鳍棘鲷胃含物中有贝类、蟹类和食糜。18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共鉴定出黄鳍棘鲷胃含物中有真核生物16门84种,黄鳍棘鲷主要的食物来源为节肢动物门的锈斑蟳(Charybdis feriatus)和腹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abdominalis),软体动物门的变化短齿蛤(Brachidontesvariabilis),脊索动物门的圆吻海鰶(Nematalosanasus),红藻门的条斑紫菜(Neopyropia yezoensis),其共占总食物来源的66.73%。万山群岛黄鳍棘鲷主要以动物性饵料为食,对植物性饵料的摄食相对较少。对1~3龄黄鳍棘鲷食性的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黄鳍棘鲷的主要摄食种类逐渐由节肢动物门和软体动物门转向脊索动物门,摄食的生物物种数量逐渐减少。研究结果为万山群岛黄鳍棘鲷的摄食生态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 相关文献

[1]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象山港海域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食性分析. 孙鹏,凌建忠,张辉,唐保军,姜亚洲. 2021

[2]基于宏条形码技术的南海亮眶灯鱼食性初步分析. 陈晓雷,李敏,陈作志,张俊,张帅,齐占会,徐姗楠. 2022

[3]长江上游宜宾江段中华沙鳅摄食生态研究. 李雷,颉璇,吴金明,危起伟. 2019

[4]黄鳍棘鲷家系亲缘关系鉴定. 朱克诚,宋岭,刘宝锁,郭华阳,郭梁,张楠,张殿昌. 2020

[5]鱼类标志放流步骤的优选及其在黄鳍棘鲷中的应用. 吕少梁,王学锋,李纯厚. 2019

[6]黄鳍棘鲷幼鱼对不同开孔形状和直径的人工鱼礁模型的行为响应. 江满菊,郭禹,秦传新,潘莞倪,于刚,马振华. 2023

[7]黄鳍棘鲷精子冷冻保存方法探究. 贾濮元,郭华阳,朱克诚,刘宝锁,郭梁,张楠,江世贵,张殿昌. 2021

[8]黄鳍棘鲷血清IgM的纯化及兔抗血清的制备. 刘振兴,张殿昌,苏天凤,姜巨峰,龚世园,江世贵. 2008

[9]黄鳍棘鲷重组IL-1β的表达及生物学活性检测. 刘振兴,张殿昌,李建柱,江世贵. 2009

[10]长江口中国花鲈食性分析. 洪巧巧,庄平,杨刚,张涛,侯俊利,章龙珍,智玉龙,张航利,杨阳. 2012

[11]回捕牙鲆生长和摄食状况调查研究. 宋立民,于清海,袁立来,司飞,任玉芹,任建功,张红涛,李楠. 2019

[12]中国对虾胃内主要基础饵料检出率及其与对虾生长的关系. 孙修涛,麻次松,李健,赵法箴. 1997

[13]西北太平洋公海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胃含物及其摄食等级研究. 唐峰华,戴澍蔚,樊伟,崔雪森,张衡. 2020

[14]基于镜检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铜锈环棱螺胃含物分析. 张灿灿,张丹丹,王志强,罗福广,文衍红,蒋明,李艳和. 2023

[15]东南太平洋秋冬季智利竹筴鱼摄食习性的初步分析. 张衡,张胜茂,王雪辉,唐峰华,杨胜龙,化成君,何宗会,马海有. 2013

[16]长江口和杭州湾凤鲚胃含物与海洋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比较. 刘守海,徐兆礼. 2011

[17]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人工湿地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研究进展. 王林,李冰,朱健. 2016

[18]尼罗罗非鱼表皮和鳃黏膜共生菌结构特征及其与鱼体健康状况相关关系. 王淼,卢迈新,衣萌萌,曹建萌,高风英. 2017

[19]不同湿地模型中根系微生物的多样性. 王林,李冰,余家辉,朱加宾,朱健. 2017

[20]吉富罗非鱼肠道微生物群落初步研究. 朱昊俊,强俊,陶易凡,包景文,陈德举,徐跑.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