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陆源有机碳对莱州湾浮游动物能量贡献的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明亮 1 ; 齐占会 2 ; 李斌 2 ; 王斐 2 ; 韩慧宗 3 ;

作者机构: 1.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2.;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3.;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碳稳定同位素;陆源有机碳;浮游动物;能量贡献

期刊名称: 海洋渔业

ISSN: 1004-2490

年卷期: 2018 年 03 期

页码: 319-32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研究了莱州湾浮游动物及其潜在能量来源颗粒有机碳与溶解有机碳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发现颗粒有机碳、溶解有机碳以及浮游动物碳稳定同位素分别为(-23.24±0.52)‰、(-22.93±0.59)‰、(-21.63±0.76)‰。陆源有机碳在颗粒有机碳库、溶解有机碳碳库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58.2±5.7)%、(54.8±6.6)%,均超过海源有机碳相对含量。陆源有机碳对浮游动物能量贡献为(45.2±8.5)%,略低于海源有机碳贡献。海源有机碳在浮游动物体内更为"富集",浮游动物更倾向于利用海源有机碳。陆源有机碳作为补充碳源,为浮游动物提供了额外能量。

  • 相关文献

[1]南海南部浮游动物稳定同位素研究——碳稳定同位素. 刘华雪,徐军,李纯厚,陈作志,黄洪辉. 2015

[2]南海北部不同粒级浮游动物碳稳定同位素研究. 刘华雪,张文博,徐军,李纯厚,黄洪辉. 2018

[3]陆源有机碳对黄河口及周边近海4种常见鱼类的营养贡献. 王斐,张明亮,李凡,李少文,徐炳庆,李斌,韩慧宗,齐占会. 2021

[4]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大亚湾紫海胆食性分析. 莫宝霖,秦传新,陈丕茂,黎小国,冯雪,佟飞,袁华荣. 2017

[5]样本预处理方式对罗氏沼虾碳和氮稳定同位素比值检测的影响. 李月,刘晃,谢正丽. 2022

[6]中华鲎的食物组成及营养位置分析. 郭清扬,谷阳光,鲍虞园,李银康,周传江,颉晓勇. 2021

[7]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大亚湾紫海胆食性分析. MO Bao-lin,莫宝霖,QIN Chuan-xin,秦传新,CHEN Pi-mao,陈丕茂,YUAN Hua-rong,袁华荣,FENG Xue,黎小国,TONG Fei. 2017

[8]东海水螅水母环境适应的多样性. 徐兆礼. 2007

[9]大亚湾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变化特征. 杜飞雁,上海水产大学,李纯厚,廖秀丽,贾晓平,王雪辉. 2005

[10]东海近海春季赤潮发生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关系. 徐兆礼,陈亚瞿. 2003

[11]东海浮游动物生态特征的研究Ⅰ.种类分布与多样度. 徐兆礼,陈亚瞿,韩金娣,王云龙,袁骐,蒋玫. 2002

[12]黄海中南部浮游动物春季和秋季生化成分及能值分析. 聂丹丹,张波,金显仕. 2009

[13]春末夏初莱州湾浮游动物生物量谱及潜在鱼类生物量的估算. 彭荣,左涛,万瑞景,林群,李显森,王俊,金显仕. 2012

[14]南海北部浮游动物的景观格局分析. 赵明辉,黄洪辉,齐占会,李纯厚,林昭进,陈桂珠. 2010

[15]渤海湾天津海域春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王宇,房恩军,郭彪,高燕,侯纯强. 2014

[16]滨海电厂温排水对临近海域浮游动物生态特征的影响研究. 傅强,朱礼鑫,沈盎绿,李道季. 2015

[17]长江口沿岸碎波带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季节性变化. 张宇,钟俊生,蒋日进,林楠,葛珂珂,陈渊戈. 2011

[18]南海北部陆架斜坡海域夏季浮游动物群落的空间分布. 龚玉艳,杨玉滔,范江涛,蔡研聪,徐姗楠,陈作志. 2017

[19]莱州湾金城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姜会超,陈海刚,宋秀凯,刘宁,何健龙,程玲,王月霞. 2015

[20]上升流和水团对浙江中部近海浮游动物生态类群分布的影响. 孙鲁峰,柯昶,徐兆礼,阙江龙,田丰歌.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