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鲍壳体附着物去除切削工具选择及工艺参数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徐文其 1 ; 倪锦 2 ;

作者机构: 1.农业部远洋渔船与装备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装备研发分中心

2.;农业部远洋渔船与装备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装备研发分中心;

关键词: 铣削;技术;优化;鲍;壳体附着物;去除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17 年 16 期

页码: 293-298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去除鲍壳体上石灰虫遗管、藤壶与寄生褶牡蛎等附着物,分别采用手持电磨(铣削)、多功能修边机(锯割)与砂轮机(切磨)等不同切削方式的电动工具进行鲍壳附着物去除试验。对比各组的去除效率与存活率,分析不同切削方式去除附着物后鲍感官品质的差异,选出合适工具。在此基础上,先后配置不同刀具(6 mm柱形圆头、6 mm锥形圆头与6 mm锥形尖头旋转锉)与设置不同转速(17 000、20 000、23 000、26 000与30 000 r/min)对工具参数进行单因素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铣削方式的手持电磨去除附着物工作性能稳定,不易损伤鲍壳,存活率高;电磨配置6 mm锥形圆头旋转锉,可去除鲍壳沟槽内附着物;电磨设定转速为20 000 r/min,综合去除速率达72.69头/min,鲍加工后存活率达98.87%,加工后鲍感官品质(壳体完整度、附着物残留与鲍活力)评分分别为9.85、9.72与9.81。研究结果可为鲍壳体附着物去除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 相关文献

[1]杂交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Haliots discus discus体内食源性脂肪酸的标志分异. 葛长字,王海青,毛玉泽,黄瑶,隋海东. 2014

[2]鲍人工养成阶段养殖环境中的周丛纤毛虫. 黄建荣,白庆笙,陈毕生,徐润林. 2003

[3]鲍营养品质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王腾,赵新楠,林怡辰,宋冬茹,霍善琴,薛勇,谭志军,彭吉星. 2024

[4]鲍类寄生性病害研究进展. 徐力文,刘广锋,陈毕生. 2005

[5]不同海域鲍体镉分布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 王增焕,林钦,李刘冬,王许诺. 2013

[6]鲍育苗生物学中饵料硅藻的相关研究进展. 徐力文,刘广锋,王江勇. 2006

[7]环境因子与饲料对鲍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李敏,张汉华,朱长波. 2007

[8]鲍病研究的综述. 艾红. 2001

[9]我国鲍养殖研究现状及展望. 唐保军,王慧. 2009

[10]阴离子交换层析分离鲍肌肉萎缩症病毒. 谷露,姜敬哲,王江勇. 2015

[11]鲍类微生物性疾病研究进展. 王瑞旋,徐力文,冯娟,王江勇. 2006

[12]鲍消化道中异养菌的耐药性概况. 孙永婵,王瑞旋,赵曼曼,曹超. 2015

[13]不同体系改性粘土对浒苔(Ulva prolifera)微观繁殖体去除及萌发的影响. 张悦,宋秀贤,李靖,曹西华,俞志明. 2016

[14]自生物絮团养殖池分离具有亚硝酸盐去除功能的细菌及其鉴定和特性. 王志杰,胡修贵,刘旭雅,宋晓玲,马甡,黄倢. 2015

[15]海洋沉积物中反硝化细菌的分离及去除硝酸盐氮的模拟试验(英文). 全为民,沈新强,甘居利,沈晓盛,陈亚瞿. 2006

[16]海洋沉积物中反硝化细菌的分离及去除硝酸盐氮的模拟试验. 全为民,沈新强,甘居利,沈晓盛,陈亚瞿. 2005

[17]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的构建及其对氮磷的去除效果. 胡庚东,宋超,陈家长,吴伟,孟顺龙,范立民,戈贤平. 2011

[18]实验模拟条件下不同粒径海泡石对渔业环境中重金属镉的去除效果研究. 陈曦,宋超,张雪,张聪,张雪敏,刘颖,陈家长. 2019

[19]胸腺嘧啶偶联羧基化磁性微球对水环境中汞的快速吸附与去除效果的研究. 汪倩,宋超,刘照关,裘丽萍,吴伟,胡庚东,孟顺龙,陈家长. 2021

[20]植物修复中代表性浮水植物移除重金属的能力和特性比较. 史永富,詹倩云,张龙飞,王梦圆,叶洪丽,黄宣运,杨光昕,蔡友琼.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