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覆膜集雨种植方式对旱地玉米叶绿素荧光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尚中 1 ; 樊廷录 2 ; 王勇 1 ; 赵刚 1 ; 王磊 1 ; 唐小明 1 ; 党翼 1 ; 赵晖 3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

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处

3.甘肃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旱地;覆膜集雨种植;叶绿素荧光参数;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14 年 25 卷 02 期

页码: 458-46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于2007—2012年在黄土旱塬采用田间试验,比较了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双垄面半膜覆盖沟播、垄盖膜际播种和露地平播下,玉米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叶片荧光产量(F o)、最大荧光(F m)、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 v/F m)、光适应状态下PSⅡ反应中心完全开放时的荧光强度(F)、光适应状态下PSⅡ反应中心完全关闭时的荧光强度(F 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叶绿素荧光光化学猝灭(q P)、非光化学猝灭(q N)等玉米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值均高于对照(露地平播),1-q P值低于对照,在13:00时,全膜双垄沟播处理叶绿素荧光参数值与对照差异显著,依次较对照增加5.3%、56.8%、10.7%、36.3%、23.6%、56.7%、64.4%、45.5%、23.6%,1-q P值较对照低55.6%.无论是在干旱、平水、丰水年份,还是冰雹灾害年份,全膜双垄沟播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2007—2012年6年间全膜双垄沟播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2650 kg·hm-2和40.4 kg·mm-1·hm-2,分别比对照提高57.8%和61.6%,显著高于双垄面半膜覆盖沟播和垄盖膜际播种.表明全膜双垄沟播显著提高了玉米叶片光能转化效率,提升了旱作区玉米的生产能力,是进一步挖掘降水利用潜力和高产田创建的有效途径.

  • 相关文献

[1]旱地冬小麦扬花至灌浆期冠层温度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徐银萍,宋尚有,樊廷录. 2013

[2]旱地全膜覆土穴播春小麦的耗水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侯慧芝,高世铭,张绪成,王德贵. 2017

[3]旱地不同施肥对冬油菜产量及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 罗照霞,杨志奇,俄胜哲,袁金华,车宗贤,郭永杰. 2017

[4]陇中旱地马铃薯膜侧种植技术研究. 张绪成,何宝林. 2001

[5]7种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性能测试及对旱地马铃薯的影响. 马明生,郭贤仕,柳燕兰,王磊. 2019

[6]半干旱区膜上覆土穴播对春小麦旗叶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杨文雄,柳娜,刘效华,张雪婷,王世红,袁俊秀,张绪成. 2016

[7]株行距配置连作对黄土旱塬覆膜春玉米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 王磊,樊廷录,李尚中,党翼,赵刚,张建军,辛丽,程万莉,王淑英. 2019

[8]旱地玉米秋覆膜春播增产机理研究. 王勇. 2001

[9]旱地不同生态型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对播前底墒的响应. 罗俊杰,王勇,樊廷录. 2010

[10]旱地春小麦秸秆覆盖空行种植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照霞,郭贤仕. 2005

[11]旱地玉米覆盖栽培的土壤水热及产量效应. 杨封科,高世铭,张绪成,马一凡. 2014

[12]陇中旱地地膜谷子施肥量及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张绪成,汤瑛芳. 2001

[13]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对土壤水热环境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侯慧芝,吕军峰,郭天文,张国平,张平良,张绪成. 2014

[14]旱地马铃薯不同覆盖种植方式的土壤水热效应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汤瑛芳,高世铭,王亚红,张绪成. 2013

[15]覆盖模式对不同类型旱地冬小麦土壤水温特征、籽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张礼军,鲁清林,汪恒兴,张文涛,周刚,白玉龙,张耀辉. 2019

[16]不同覆盖时期和方式对旱地马铃薯土壤水热条件和产量的影响. 夏芳琴,姜小凤,董博,郭天文. 2014

[17]不同膜色对旱地土壤水热效应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张国平,程万莉,吕军峰,候慧芝,郭天文,王磊. 2016

[18]种植密度对旱地胡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叶春雷,石有太,罗俊杰,谢志军,王方. 2014

[19]施肥和覆盖模式对旱地冬小麦花后干物质转移、糖代谢及其籽粒产量的影响. 张礼军,鲁清林,白玉龙,周刚,汪恒兴,周洁. 2017

[20]垄膜集雨对桃树生长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王晨冰,李彦军,常毅,赵秀梅,李宽莹,陈建军,王发林.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