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水稻不育系的广亲和基因检测及籼粳型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夏士健 1 ; 张启军 1 ; 杨杰 1 ; 吕川根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京分中心

关键词: 水稻;不育系;广亲和基因S5-n;InDel分子指数法

期刊名称: 杂交水稻

ISSN: 1005-3956

年卷期: 2010 年 27 卷 S1 期

页码: 112-11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根据水稻广亲和基因S5-n存在136 bp缺失的特征,设计InDel标记S5136对培矮64S、广占63S等不育系进行广亲和基因鉴定。利用与栽培稻籼、粳遗传分化密切相关的34个InDel位点,对这些不育系PCR产物的电泳结果进行判读和分析,计算其籼型或粳型基因频率(InDel分子指数法)。结果表明:粤泰A具有广亲和基因S5-n,且与来源于印度的籼稻Kasalath等存在1个相同的单碱基突变;培矮64S、N111S、C815S等10个不育系具有广亲和基因S5-n;目前广泛应用于生产的不育系培矮64S、广占63S、Y58S等的籼型基因频率均在0.76~0.91。

  • 相关文献

[1]水稻不育系的广亲和基因检测及籼粳型分析. 夏士健,张启军,杨杰,吕川根. 2011

[2]利用广亲和基因S5-n的功能标记鉴定水稻资源和检测杂交种纯度. 张爱伟,杨杰,夏士健,曹卿,王军,汤顺英,戴金平,陈志德,仲维功. 2010

[3]水稻广亲和基因S5-n的功能标记开发及其应用. 杨杰,王军,曹卿,陈志德,仲维功. 2009

[4]籼型优质不育系镇籼1A的选育. 龚红兵,周义文,李闯,钱华飞,刁立平,林添资,景德道,余波,盛生兰. 2011

[5]隐性高秆水稻02428h的eui基因在育种上的利用. 王才林,赵凌,朱镇,张亚东. 2006

[6]新型优质籼稻不育系玉-08A主要特征特性. 虞秋成,黄宝才,张支明,徐国沾,蒋振华. 2004

[7]三系杂交中粳优质育种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探讨. 刘超,王健康,郭荣良,丁成伟,吴玉玲. 2008

[8]野败型细胞质杂交粳稻恢复系筛选结果初报. 徐大勇,方兆伟,樊纪伟,卢百关,刘汉青. 2006

[9]黑色杂交粳稻的选育研究和利用. 乔中英,黄萌,陈培峰,谢裕林,王建平,朱勇良. 2009

[10]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洋葱不育系及其杂交应用. 杨海峰,惠林冲,陈微,李威亚,何林玉,郇国磊,王江英,徐卫平,李景芳,缪美华,陈振泰,潘美红. 2019

[11]三系杂交粳稻发展的历史与问题. 浦汉春,周振玲,徐大勇. 2015

[12]优质抗病高配合力粳稻不育系扬辐粳7号A的选育与应用. 周根友,夏华. 2016

[13]优质抗病高配合力粳稻不育系扬辐粳7号A的选育与应用(英文). 周根友,夏华. 2017

[14]球茎甘蓝雄性不育系‘苤PX10-3'的转育与利用. 吴国平,王建华,毛忠良,王伟,陈智超. 2015

[15]“小狮头”大白菜细胞核不育系转育初探. 赵建锋,秦进华,孙玉东,罗德旭,张朝阳. 2011

[16]徐9320A特征特性及高产繁殖技术. 吴玉玲,刘超,王健康,郭荣良,丁成伟,徐家安. 2008

[17]单籽鉴定法筛选辣椒黄绿苗胞质雄性不育系YBM-A6恢复系. 孙国胜,孙春青,戴忠良,马志虎. 2019

[18]美洲狼尾草不育系Tift85DA4的改进及其种间杂交制种技术研究. 丁成龙,顾洪如. 2002

[19]美洲狼尾草不育系Tift85DA_4的引进及其种间杂交制种技术研究. 丁成龙,顾洪如,许能祥,钟小仙,辛红霞. 2002

[20]Rht12矮秆基因在不育系繁殖中的应用研究. 赵寅槐,王书文,张爱民,周文春,王艳萍.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