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花生组培苗高效嫁接技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苗利娟 1 ; 韩锁义 1 ; 石磊 1 ; 房元瑾 1 ; 黄冰艳 1 ; 董文召 1 ; 张俊 1 ; 齐飞艳 1 ; 孙子淇 1 ; 张新友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农业部黄淮海油料作物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油料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花生;组培苗;嫁接;劈接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ISSN: 1007-9084

年卷期: 2018 年 06 期

页码: 845-85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解决花生野生种及转基因组培苗移栽成活率低、田间长势弱等难题,本研究对花生的嫁接技术进行了优化。以黑籽花生品种豫花0215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培养7d的实生苗为砧木,以栽培种、野生种及双二倍体的无菌组培苗为接穗,采用劈接法,以花生的下胚轴为嫁接部位进行嫁接。结果表明,花生砧木的培养方式不同,嫁接成活率差异显著,在黑暗条件下培养的砧木下胚轴达到6cm以上,平均嫁接成活率较高,达到96%以上。不同类型接穗嫁接成活率差异很大,栽培种的嫁接成活率较高,嫁接到黑暗培养的砧木上成活率达到100%。采用黑暗培养的豫花0215作砧木,大大提高了嫁接成活率和嫁接效率,该方法在花生野生种、双二倍体及转基因植株等组培苗的嫁接上获得成功,克服了野生种及后代材料生根困难及移栽成活率低及组培苗移栽后长势弱等问题,值得推广。

  • 相关文献

[1]不同花生品种组培苗嫁接及移栽技术研究. 苗利娟,石磊,韩锁义,黄冰艳,董文召,齐飞艳,房元瑾,张新友. 2018

[2]楸树组培苗苗圃高效种植技术要点. 吕秀立,曹健春,陈香波,郭小芳,娄长城,王利民. 2020

[3]红叶樱花组培苗移栽技术研究. 王慧娟,孟月娥,王利民,赵秀山,李艳敏,董晓宇. 2011

[4]樱花组培苗的移栽技术研究. 王慧娟,孟月娥,赵秀山,李艳敏. 2006

[5]镉胁迫对葡萄砧木5BB和99R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李小红,李辉信,王栋,王鹏,吕中伟,陶建敏. 2013

[6]不同LED光源组合对金叶复叶槭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李艳敏,孟月娥,王利民,董晓宇,王慧娟,符真珠,张和臣,蒋卉. 2016

[7]甜瓜组培苗与实生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对比分析. 李海伦,王琰,赵卫星,常高正,李晓慧,康利允,梁慎,徐小利,高宁宁. 2019

[8]不同砧木对西瓜嫁接效果的影响. 赵卫星,张慎璞,杨红丽,梁新安,常高正,徐小利. 2009

[9]绿豆与甘薯嫁接的研究. 孟昭璜,芦翠乔. 1989

[10]Cd胁迫对不同砧穗组合葡萄植株光合作用、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李小红,李辉信,任俊鹏,李运景,吴亚蓓,马晓青,陶建敏. 2018

[11]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双断根嫁接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杨凡,郭家彤,马凯. 2020

[12]番茄嫁接苗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史宣杰,蔡毓新,杨凡,马凯,米国全,赵秀山. 2019

[13]嫁接对西瓜生长及抗逆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赵卫星,徐小利,常高正,李晓慧,杨帆,梁慎. 2011

[14]2001-2013年我国花生品种产量及品质性状变化规律. 秦利,刘华,张忠信,韩锁义. 2013

[15]花生耐旱机理及耐旱性的调控研究. 董文召. 2004

[16]小麦和花生利用磷形态差异的研究. 寇长林,王秋杰,张福锁,任丽轩. 1999

[17]河南省优质花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探讨. 董晓红,董文召. 2004

[18]河南省夏直播花生生长发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臧秀旺. 2013

[19]河南省夏直播花生2012年区域试验分析. 张忠信,韩锁义,徐静,刘华,张俊,秦利. 2013

[20]花生南繁栽培技术. 张忠信,董文召,臧秀旺,徐静,韩锁义.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