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小麦热激转录因子基因TaHsfB2d的克隆和特性及其对耐热性的调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立娜 1 ; 刘子会 2 ; 段硕楠 2 ; 张园园 2 ; 李国良 2 ; 郭秀林 3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河北省植物转基因中心重点实验室;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河北省植物转基因中心重点实验室;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河北省植物转基因中心重点实验室;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小麦;TaHsfB2d;定量表达;亚细胞定位;耐热性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8 年 01 期

页码: 53-6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植物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Hsf)是响应热胁迫的主要调节因子,通过调节热激蛋白基因表达进而增强植物耐热性。小麦Hsf家族至少含有56个成员,其中B族11个,含B2亚族5个。本研究采用同源克隆技术,从37°C热处理的二叶一心小麦幼叶中克隆获得TaHsfB2d(序列号为AK331994)c DNA序列,序列长1191bp,编码396个氨基酸。蛋白序列包括DNA结合结构域DBD和核定位信号序列NLS。同源分析表明,TaHsfB2d蛋白与大麦未知蛋白的相似性最高,为92%。荧光定量分析表明,TaHsfB2d在小麦多个组织器官中组成型表达,其中在成熟植株根系中表达量较高。37°C热胁迫、外源水杨酸(SA)和H_2O_2处理均能不同程度上调TaHsfB2d的表达,热激能显著增强SA和H_2O_2对TaHsfB2d表达的诱导。H_2O_2合成抑制剂DPI和羟自由基清除剂DMTU联合处理显著抑制热激对TaHsfB2d表达的上调作用、完全抑制SA对TaHsfB2d表达的上调。通过在洋葱内表皮瞬时表达TaHsfB2d并观察GFP荧光发现,正常条件下,TaHsfB2d蛋白定位于细胞核。酵母中耐热性鉴定表明,正常条件下,转TaHsfB2d的酵母细胞与转空载体对照酵母细胞的长势没有明显差异,热激处理同时降低,但前者的长势相对更强,TaHsfB2d的导入不影响细胞的生长发育。推测TaHsfB2d通过水杨酸途径介导植株耐热性调控过程,该过程依赖于H_2O_2存在。

  • 相关文献

[1]小麦热激转录因子基因TaHsfA2e特性及耐热性功能初探. 张玉杰,张园园,张华宁,秦宁,李国良,郭秀林. 2018

[2]玉米ZmHsf04基因的克隆和特性及其对耐热性的调控. 赵立娜,张华宁,段硕楠,郭秀林,李国良. 2017

[3]玉米热激转录因子基因ZmHsf25的克隆、特性与耐热性功能分析. 赵立娜,段硕楠,张华宁,郭秀林,李国良. 2017

[4]小麦热激转录因子基因TaHsfA2e特性及耐热性功能初探. 张玉杰,张园园,张华宁,秦宁,李国良,郭秀林. 2018

[5]小麦耐热分子标记Xwmc44的鉴定及分析. 刘子会,刘畅,彭义峰,李国良,张华宁,张红梅,段硕楠,郭秀林. 2021

[6]小麦籽粒性状热感指数相关分子标记的鉴定及分析. 邵雪飞,李国良,杨阳,付才,李孟军,赵敏,刘子会. 2021

[7]小麦种质资源耐热性评价. 王小波,关攀锋,辛明明,汪永法,陈希勇,赵爱菊,刘曼双,李红霞,张明义,逯腊虎,魏亦勤,刘旺清,张金波,倪中福,姚颖垠,胡兆荣,彭惠茹,孙其信. 2019

[8]小麦的热击蛋白及耐热性的获得. 周人纲,樊志和,李晓芝,王占武,韩炜. 1994

[9]小麦部分多基因家族的基因表达与耐热性获得的关系. 赵爱菊,李亚军,高增玉,刘玉萍,陈希勇. 2008

[10]小麦耐热性获得和耐热性表现关系的研究. 陈希勇,李亚军,高增玉,田胜民. 2003

[11]高温锻炼对小麦细胞膜热稳定性的影响. 周人纲,樊志和,李晓芝,王占武,韩炜. 1993

[12]小麦耐热性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 陈希勇,赵爱菊,李亚军,刘玉萍. 2007

[13]钙-钙调素与小麦苗中热激蛋白的诱导. 樊志和,周人纲,李晓芝,白娟. 2000

[14]小麦热激转录因子TaHsfA1亚家族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及耐热性分析. 刘然,孟祥照,苑赛男,李国良,杨阳,段硕楠,张华宁,郭秀林. 2022

[15]不同番茄品种耐热性及耐热机理研究. 董灵迪,石琳琪,焦永刚,郭敬华,申书兴. 2009

[16]灌浆中后期高温对小麦黏度的影响及品种耐热性研究. 曹彩云,党红凯,郑春莲,李科江,马俊永. 2019

[17]持续高温对大豆品种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宋晓昆,胡燕金,闫龙,冯燕,荆慧贤,赵青松,杨春燕. 2009

[18]玉米热激转录因子ZmHsf06的耐热功能及其调控通路研究. 李冉,马贞玉,张世昌,李国良,孟祥照,段硕楠,刘子会,吕爱枝,郭秀林,张华宁. 2024

[19]高温逆境下嫁接番茄生长发育及耐热性研究. 董灵迪,石琳琪,郭敬华. 2010

[20]阶段高温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及其耐热性差异研究. 曹彩云,党红凯,郑春莲,李科江,马俊永.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