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红油香椿嫩芽不同生长期和空间部位挥发性成分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慧 1 ; 王赵改 1 ; 王晓敏 1 ; 史冠莹 1 ; 张乐 1 ; 梁万平 2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中心

2.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资源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红油香椿;生长期;部位;挥发性成分;顶空固相微萃取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16 年 37 卷 22 期

页码: 142-14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红油香椿幼嫩组织为研究对象,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不同生长期、空间部位各香气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香椿生长期Ⅰ共检测到挥发性化合物成分35种、生长期Ⅱ17种、生长期Ⅲ22种、生长期Ⅳ15种、生长期Ⅴ12种、生长期Ⅵ16种;随着香椿嫩芽的不断生长,羰基类、含硫类、醇类整体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烯类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烃类、其他类均逐渐下降。红油香椿嫩芽上部共检测出挥发性香气成分26种、中部19种、下部12种,其中含硫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达72.15%、88.33%和88.59%,构成香椿的主要香气成分。根据不同空间部位香椿特征香气成分2-巯基-3,4-二甲基-2,3-二氢噻吩相对含量推测,中部为香椿香气释放的关键部位。

  • 相关文献

[1]微波真空干燥辅助不同方法提取红油香椿嫩芽挥发性成分的分析比较. 杨慧,王赵改,王晓敏,史冠莹,张乐,梁万平. 2016

[2]不同产地红油香椿各部位废弃材料主要活性物质含量比较. 王晓敏,杨慧,张乐,史冠莹,梁万平,王赵改. 2016

[3]不同生长期芝麻蛋白质变化规律研究. Han Yafei,韩亚飞,Zheng Yongzhan. 2017

[4]基于HS-SPME的超声波辅助提取香椿挥发性成分工艺优化. 杨慧,王赵改,史冠莹,梁万平,王晓敏,张乐. 2015

[5]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分析芝麻油和芝麻香精的挥发性成分. 秦早,杨冉,高桂园,黄纪念,陈晓岚,屈凌波. 2012

[6]微波干燥对芝麻品质特性的影响. 张丽霞,张勋,宋国辉,王静博,黄纪念,赵福利. 2016

[7]红外干燥对芝麻品质的影响. 张丽霞,张勋,孙佳佳,黄纪念. 2015

[8]焙炒时间对芝麻油风味及芝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赵赛茹,张丽霞,黄纪念,芦鑫,艾志录. 2016

[9]不同采收期香椿茶发酵前后活性成分、降糖活性及其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 蒋鹏飞,高海东,赵丽丽,王赵改,史冠莹,张乐,王晓敏,王旭增. 2021

[10]不同产地香椿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分析. 王晓敏,史冠莹,王赵改,张乐,程菁菁,蒋鹏飞,赵丽丽,王旭增. 2020

[11]辣椒油树脂挥发性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王莹莹,汪学德,王东营,苗红梅. 2022

[12]超声辅助双相浸提制备香椿风味油工艺优化及其贮藏品质研究. 蒋鹏飞,赵甜甜,赵丽丽,史冠莹,张乐,王赵改. 2024

[13]不同热处理葵花籽方式对葵花籽油品质的影响. 张岩,纪俊敏,侯利霞,汪学德,苗红梅. 2022

[14]两种市售香椿茶主要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对比分析. 赵甜甜,张国治,王赵改,蒋鹏飞. 2023

[15]酥梨汁乳酸菌发酵工艺优化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牛佳佳,赵彪,崔巍,郭超峰,徐振玉,鲁云风,苗建银,张四普. 2023

[16]不同饮用水对香椿发酵茶茶汤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蒋鹏飞,赵甜甜,史冠莹,张乐,赵丽丽,王继红,赵妍,王赵改. 2024

[17]基于GC-MS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分析河南不同产地香椿挥发性成分. 赵丽丽,程菁菁,王赵改,史冠莹,张乐,王晓敏,蒋鹏飞,王旭增. 2021

[18]基于GC-IMS联用技术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香椿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孟克迪,张国治,王赵改,史冠莹. 2023

[19]烫漂时间对香椿嫩芽颜色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研究. 杨慧,王赵改,史冠莹,王晓敏,张乐,赵守涣. 2017

[20]不同产地香椿嫩芽主要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史冠莹,王晓敏,赵守涣,张乐,蒋鹏飞,程菁菁,赵丽丽,王赵改.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