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海鲈鱼腌制过程中产胺菌的分离筛选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钱茜茜 1 ; 吴燕燕 1 ; 魏涯 1 ; 林婉玲 1 ; 戚勃 1 ; 荣辉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海鲈鱼;腌制加工;产胺菌;分离与鉴定

期刊名称: 食品与发酵工业

ISSN: 0253-990X

年卷期: 2016 年 42 卷 01 期

页码: 70-7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明海鲈腌制加工过程生物胺产生菌的菌相,通过生物胺对培养基进行初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以,并通过VITEK 2菌种鉴定系统,对海鲈腌制加工过程中的产胺菌进行分离鉴定,研究了温度、p H和Na Cl浓度对产胺量较高的菌株生长和产胺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海鲈腌制加工过程中不仅存在假单胞菌(Pseudomonas)、弧菌(Vibrio)以及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等常见的产胺菌,而且还分离到新的产胺菌——麻疹孪生球菌(Gemella morbillorum)、琼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unii)、皮氏罗尔斯顿菌(Ralstonia pickettii)和格氏乳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这些生物胺产生菌生长和产胺的最适温度是30℃,p H值对其影响不大,具有较高的耐盐性,100~200 g/L的食盐质量浓度可以抑制产胺菌的生长,100 g/L的食盐质量浓度下可以抑制组胺的产生,但200 g/L的食盐才可以抑制腐胺、尸胺和酪胺的形成。

  • 相关文献

[1]生食大眼金枪鱼中生物胺产生菌的分离与鉴定. 李少丽,邓建朝,李春生,杨贤庆,吴燕燕,陈胜军,马海霞. 2020

[2]鱼类腌制品加工过程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进展. 吴燕燕,钱茜茜,李来好,杨贤庆,马海霞. 2015

[3]带鱼腌制加工过程理化指标、微生物和生物胺的动态变化及相关性. 吴燕燕,陈玉峰,李来好,杨贤庆,林婉玲,杨少玲,王锦旭. 2015

[4]厦门白姑鱼腌制加工过程中的脂肪酸变化分析. 蔡秋杏,吴燕燕,李来好,杨贤庆,赵永强,王悦齐. 2015

[5]聚赖氨酸与魔芋葡甘聚糖复配对海鲈鱼片的保鲜效果. 张海燕,吴燕燕,杨少玲,杨贤庆,林婉玲,黄卉. 2019

[6]响应面法优化海鲈鱼片脱腥工艺. 张海燕,吴燕燕,李来好,杨贤庆,林婉玲,胡晓,魏涯. 2019

[7]添加剂对罗非鱼-海鲈鱼混合鱼糜的凝胶特性的影响. 黄卉,何晓萌,李来好,杨贤庆,郝淑贤,魏涯,吴燕燕. 2018

[8]海鲈鱼鳞胨工艺技术优化及品质分析. 窦鑫,黄克辉,魏涯,吴燕燕,张钰婷. 2020

[9]加热温度对海鲈鱼肌肉品质的影响. 吴燕燕,李金星,王悦齐,陈胜军,邓建朝. 2020

[10]基于电子鼻的海捕与养殖海鲈鱼鉴别技术研究. 马玉洁,李智慧,周德庆,张道旭,牟伟丽,赵峰. 2016

[11]养殖海水和淡水鲈鱼的营养组成比较分析. 吴燕燕,李冰,朱小静,魏涯,杨贤庆,陈胜军. 2016

[12]基于超声联合滚揉腌制改善低盐预制调理海鲈鱼品质特性. 白恒丽,李来好,吴燕燕,王悦齐. 2024

[13]咸海鲈鱼加工过程中产胺菌的分离及产胺能力分析. QIAN Xi-Xi,钱茜茜,WU Yan-Yan,吴燕燕.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