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转基因抗丝黑穗病玉米的遗传、表达及选育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杜建中 1 ; 孙毅 1 ; 王景雪 2 ; 郝曜山 1 ; 刘龙龙 1 ; 李润开 3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2.山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3.清徐县农业局

关键词: 玉米;丝黑穗病;转基因;选育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07 年 5 卷 04 期

页码: 467-474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本研究以几丁质酶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海92-1所获得的转基因植株的种子作为试验材料,对其T0代种子进行了潮霉素抗性筛选试验,结果表明T1代的分离比分别为3:1和15:1(表1)。这证实大多数转基因植株中几丁质酶基因是以单拷贝、单位点整合到植株的基因组中,个别转基因植株中是以单拷贝、多位点整合到转基因植株的基因组中的。农艺性状调查分析,转基因株系的株高和穗位高都高于对照植株,单株结穗数基本不变,而转基因植株的穗长值和穗粒数值均比对照植株大,穗长增加4~7cm,穗粒数增加1%~7%。对T1,T2,T3代株系的PCR检测结果说明目的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可稳定遗传。田间抗病鉴定结果显示,转基因株系的发病率比当代对照株系明显减少2~4级,选育得到的纯合系06006和06012的发病率为0,表现出高抗病性。

  • 相关文献

[1]抗玉米丝黑穗病转基因株系的分子检测及抗病株系选育. 杜建中,孙毅,郝曜山,刘俊玲. 2006

[2]转基因玉米中目的基因的遗传表达及其抗病性研究. 杜建中,孙毅,王景雪,郝曜山,程林梅. 2007

[3]玉米丝黑穗病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王建军,王燕,石秀清,赵丽芳,王富荣. 2010

[4]山西省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原因及控制对策. 石秀清,王富荣,石银鹿,王建军,赵晓军. 2005

[5]不同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药效试验. 张志慧,郭锐,钮笑晓,魏宏斌,岳晓东,李小波. 2011

[6]玉米杂交种抗丝黑穗病鉴定. 王燕,石秀清,王建军,赵丽芳,刘惠民,王富荣. 2010

[7]玉米自交系抗丝黑穗病鉴定与评价. 王燕,石秀清,王建军,赵丽芳,白建荣,刘惠民,王富荣. 2009

[8]不同丝黑穗病抗性玉米自交系ISSR多态性分析. 刘永忠,赵晋锋,王高鸿,李万星,赵根友,靳鲲鹏,赵文媛. 2010

[9]以覆膜增温为主的综合技术对玉米丝黑穗病控制的初步研究. 赵飞,马罡,胡春雷,马春森. 2011

[10]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李中青,宋殿珍,栗建枝,孙万荣,李齐霞. 2003

[11]6种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药效试验. 赵国琴,王浩然,范锦胜,薛尚昆,李平,石银鹿. 2006

[12]抗丝黑穗病玉米种质资源的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艳梅,田歌,王陆军,王燕,李欣,赵明. 2011

[13]玉米抗丝黑穗病遗传特性研究. 张文忠,宋殿珍,赵晋锋,张武云,栗红生,刘景秀,杨国英. 2002

[14]六种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药效试验. 石银鹿,赵国琴,王浩然,范锦胜,薛尚昆,李平. 2006

[15]品种与播期对玉米丝黑穗病及青枯病发病的影响. 李齐霞,李中青,祁丽婷,孙万荣,王敏,王爱平,王召菊. 2014

[16]种衣剂包衣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 郭义堂,李洪,晋齐鸣,李太平. 2011

[17]玉米自交系抗丝黑穗病鉴定. 白琪林,孙煊,石平,陈稳良,郭国亮. 2010

[18]药剂拌种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 董民堂,王学雄,李凌雨,闫彩清,孙迪. 2012

[19]转基因油菜后代的农艺性状表现及其抗虫性研究. 杜建中,孙毅,曹秋芬,郝曜山,刘龙龙,贺健. 2008

[20]基于花粉介导法转化的玉米自交系抗病植株的获得. 杜建中,孙毅,王景雪,谢莉琴,郝曜山,贺健.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