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2株伪狂犬病毒变异株全基因组测序及主要保护性抗原氨基酸变异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郭振华 1 ; 邢广旭 1 ; 翁茂洋 1 ; 金前跃 1 ; 乔松林 1 ; 张改平 2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伪狂犬病毒;基因组测序;同源性分析;遗传进化;氨基酸变异

期刊名称: 河南农业科学

ISSN: 1004-3268

年卷期: 2021 年 50 卷 008 期

页码: 146-15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解我国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流行毒株遗传变异情况,对分离的2株PRV(HeNLH/2017和HeNZM/2017)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定,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一步分析其遗传进化特征和主要保护性抗原的遗传变异情况.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分离的2株PRV基因组全长约为143 kb,GC含量约为73.8%.遗传进化分析显示,2株PRV毒株与Bartha株、我国早期流行毒株Ea和Fa株以及2011年以来流行的变异毒株(HeN1和HN1201)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5.28%~95.37%、98.70%~98.80%和98.90%~99.42%.系统进化树显示,2株PRV分离株均属于基因2.2亚型(Genotype 2.2),且与变异毒株遗传关系更近.PRV主要抗原gB、gC和gD蛋白的氨基酸变异分析显示,与Bartha株相比,2株PRV分离株以及我国其他PRV流行毒株均发生了广泛的氨基酸变异,且有gB 75SPG77的缺失、gC 63AAASTPA69和gD 278S/RPRP281的插入;与我国早期流行毒株Ea和Fa相比,2株PRV分离株以及我国2011年以来流行的变异毒株的gB、gC和gD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很高,仅在个别位点发生了突变.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