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烯啶虫胺对水稻的安全性评价及对褐飞虱的生物活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许小龙 1 ; 徐广春 1 ; 徐德进 1 ; 邢平 2 ; 顾中言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2.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烯啶虫胺;水稻;褐飞虱;室内活性;安全性评价

期刊名称: 江西农业学报

ISSN: 1001-8581

年卷期: 2011 年 23 卷 04 期

页码: 76-78

摘要: 采用目测法和生长抑制法研究了50%烯啶虫胺可溶粒剂对水稻的安全性,同时用稻茎浸渍法测定烯啶虫胺对褐飞虱的室内活性,并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0%烯啶虫胺可溶粒剂对水稻安全。室内生测结果表明烯啶虫胺对褐飞虱毒力较高,LC50值为1.7816 mg/L,显著高于吡虫啉。田间试验表明50%烯啶虫胺可溶粒剂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在84.73%~96.48%之间,持效期15 d。

  • 相关文献

[1]氟虫双酰胺对水稻的安全性及对二化螟的生物活性. 许小龙,徐广春,徐德进,陈明亮,刘维新,顾中言. 2013

[2]烯啶虫胺对水稻褐飞虱田间控制效果. 束兆林,孙庭东,张芳,缪康,赵来成. 2010

[3]不同药剂对褐飞虱作用特性的比较. 郭慧芳,方继朝,刘宝生,王利华. 2011

[4]吡蚜酮防治褐飞虱的使用技术及对天敌的安全性研究. 徐德进,顾中言,徐广春,许小龙,范鹏. 2010

[5]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干悬浮剂对稻瘟病防治及水稻安全性评价. 王法国,张荣胜,于俊杰,俞咪娜,齐中强,杜艳,尹小乐,宋天巧,陆凡,刘永锋. 2016

[6]氟·异WP对水稻纵卷叶螟和褐飞虱的防治效果. 朱根华,穆兰芳,朱福官,陆长缨,曹卫菊,丁海红. 2007

[7]南京14号叶鞘内的抗性因子及其对褐飞虱取食和存活的影响. 李国清,王荫长,韩召军,高家骅,顾正远. 1996

[8]水稻抗褐飞虱基因及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张梦龙,程新杰,岳红亮,施伟,孙明法,朱国永. 2022

[9]杀虫剂防治水稻褐飞虱的有效利用率分析. 顾中言,徐广春,徐德进. 2018

[10]醚菊酯对水稻褐飞虱的控制效果及对稻田蜘蛛的安全性研究. 束兆林,方继朝,缪康,赵来成,郭慧芳,吴祥. 2007

[11]根癌农杆菌介导gna基因对水稻的转化. 张启军,尹福强,王世全,李平,邹江石,吕川根. 2006

[12]70%烯啶虫胺·噻嗪酮水分散粒剂的研制. 储西平,明亮,苏小东,董红. 2010

[13]三种新型仿生性化合物对褐飞虱、蚜虫的生物活性. 刘宝生,方继朝,郭慧芳,钟万芳,王节萍. 2005

[14]褐飞虱核受体nuclear receptors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徐鹿,韩召军,李永丰,顾中言. 2016

[15]食源性乳酸菌安全性的评价. 杨埔,孔文涛,孙芝兰,徐毅,孔健. 2014

[16]噬菌体作抗菌剂使用的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韩晗,李雪敏,王爽,张体瑶,姜金仲,王冉. 2017

[17]19种农药对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安全性评价. 蒋宁,骆昕,曲绍轩,林金盛,侯立娟,李辉平,马林. 2020

[18]25%蚜虱净可湿性粉剂对作物安全性评价. 王强,韩丽娟,胡德祥,黄祥麟,顾中言,许小龙. 1994

[19]多杀霉素及其混配制剂对蜜蜂和赤眼蜂的安全性评价. 严海娟,丁悦,吴若函,辛星,郭晓瑜,刘贤金. 2014

[20]牛脯辐照保鲜试验. 谢宗传,尹道川,曹虹,陈炳松,刘丹涛,吴金龙,胡连森. 199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