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转录组测序分析毒死蜱与醚菊酯混配对二化螟毒杀的增效机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徐鹿 1 ; 罗光华 1 ; 金瑜剑 2 ; 徐德进 1 ; 徐广春 1 ; 顾中言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上海祥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 二化螟;毒死蜱;醚菊酯;转录组测序;增效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2021 年 002 期

页码: 317-32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毒死蜱与醚菊酯混配对二化螟毒杀的增效机制,采用联合毒力指数法筛选毒死蜱与醚菊酯混配的增效比例,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毒死蜱与醚菊酯混配的增效机制。结果表明,毒死蜱与醚菊酯以1∶2(质量比)混配时表现出增效作用,Illumina HiSeqTM X Ten测序获得高质量的二化螟转录组。去离子水处理与毒死蜱处理、去离子水处理与醚菊酯处理、去离子水处理与增效混配剂处理、毒死蜱处理与增效混配剂处理、醚菊酯处理与增效混配剂处理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465、392、1 874、117、25个。对毒死蜱与醚菊酯混配增效主要涉及的代谢过程进行通路分析,结合维恩交集法进行分析,发现解毒代谢酶可能介导毒死蜱与醚菊酯混配的增效机制。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证实差异基因的表达量与测序数据匹配。本研究结果可为解析杀虫剂混配增效机制提供分子基础,为优化杀虫剂混配比例,建立二化螟抗性治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 相关文献

[1]醚菊酯与吡蚜酮复配对褐飞虱的增效作用和控制效果. 束兆林,缪康,赵来成,邱晓红,何东兵,姚克兵. 2013

[2]21%吡蚜酮·醚菊酯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赵来成,王莉莉,束兆林,庄桂花,吉沐祥,费子华. 2012

[3]醚菊酯和氟硅菊酯对秧田灰飞虱的防治效果. 缪康,束兆林,赵来成,吉沐祥,方继朝,端木和林,张建华,费子华. 2009

[4]醚菊酯对水稻褐飞虱的控制效果及对稻田蜘蛛的安全性研究. 束兆林,方继朝,缪康,赵来成,郭慧芳,吴祥. 2007

[5]雾滴大小对阿维菌素和醚菊酯触杀毒力的影响. 徐德进,顾中言,许小龙,徐广春. 2012

[6]喷雾助剂对25 g/L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增效作用及安全性评价. 李盛,李琳,李虓虓,张春华,娄远来. 2020

[7]3种助剂对高效氯氰菊酯的增效作用. 石伟山,顾中言,徐德进,许小龙,徐广春,范鹏. 2008

[8]不同化学药剂及其复配剂对褐飞虱的作用活性. 王节萍,郭慧芳,方继朝. 2009

[9]生防菌Jdm2与生物源农药混用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的效果. 万景旺,邵颖,朱华,魏利辉,肖雷. 2014

[10]二化螟内源性piggyBac转座子在不同地理种群中的差异分析. 罗光华,李晓欢,张志春,刘宝生,方继朝. 2012

[11]毒死蜱在水稻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概述. 徐德进,金旻琦,顾中言,许小龙,徐广春. 2007

[12]大麦白化颖壳突变体的转录组学分析. 栾海业,臧慧,沈会权,张英虎,乔海龙,陶红,申玉香,陈和. 2017

[13]转录组测序分析猪胚胎附植的中期和后期卵巢差异表达基因. 付言峰,李兰,赵为民,方晓敏,李碧侠,王学敏,周李生,任守文. 2018

[14]魏可葡萄气生根发育的转录组分析. 葛金涛,王江英,赵文静,邵小斌,朱朋波,汤雪燕,孙明伟,刘兴满. 2020

[15]低氮处理对玉米早期发育胚乳中氨基酸水平和转录组的影响. 潘玉昕,赵涵,宁丽华. 2024

[16]不同蛋白含量大豆籽粒的转录组分析及蛋白合成相关基因预测. 张黎杰,刘书华,周玲玲. 2022

[17]嫁接砧木对西瓜枯萎病的抗病机理研究(摘要). 张曼,羊杏平,徐锦华,刘广,姚协丰,李苹芳. 2014

[18]斑点叉尾鮰伪雌鱼卵巢发育评估及比较转录组研究. 徐思琪,张世勇,王明华,刘洪岩,钟立强,陈校辉. 2024

[19]甘薯块根响应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侵染的转录组测序分析. 杨冬静,马居奎,唐伟,陈晶伟,高方园,张成玲,孙厚俊,谢逸萍. 2022

[20]MSTN基因编辑湖羊胫腓肌的转录组分析. 李隐侠,刘伟佳,张晨俭,舒嘉傲,桂红兵,王慧利,孟春花,张俊,张建丽,钱勇,曹少先.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