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小杂鱼携带细菌与大菱鲆疾病发生的相关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朝阳 1 ; 王印庚 1 ; 孙晓庆 2 ;

作者机构: 1.农业部可持续利用重点开发实验室

2.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关键词: 小杂鱼;大菱鲆;腹水病;相关性

期刊名称: 南方水产

ISSN: 1673-2227

年卷期: 2009 年 5 卷 05 期

页码: 44-51

摘要: 腹水病是工厂化养殖大菱鲆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常造成鱼类大规模的死亡。2006年6月山东某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养殖场发生大规模腹水病,通过对病鱼细菌的分离、纯化和培养,对养殖井水、养殖池水和所用饵料小杂鱼进行细菌追踪调查,将从该养殖场所用小杂鱼中分离得到的细菌RF-1与鱼体分离的细菌FS-1进行比较,并对其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证明这2株菌对健康大菱鲆都具有很强的致病性,而且感染症状完全一致。进而对这2株菌进行了API-ID32E鉴定、传统的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序列分析,发现小杂鱼携带细菌RF-1与病原菌FS-1具有一致性,均为溶藻弧菌(Virio alginolyticus)。最后对这2株细菌进行了药敏试验,为控制疾病的发生和蔓延提供用药指导。

  • 相关文献

[1]养殖大菱鲆腹水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景亚运,张正,王印庚,于永翔,廖梅杰,李彬. 2016

[2]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腹水病的病原多样性及其耐药性分析. 王岚,王印庚,张正,陈国华,廖梅杰,陈霞,郭伟丽. 2017

[3]冷藏和冰藏条件下大菱鲆品质变化与蛋白质氧化相关性. 邹朝阳,赵峰,欧帅,苏志卫,牟伟丽,刘萌,周德庆. 2019

[4]患腹水病牙鲆病原菌分离、鉴定及病原菌的特性. 尚琨,曲凌云,王玉芬,王斌,赵涵,高萍,刘欣. 2020

[5]大鲵腹水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研究. 孟彦,曾令兵,杨焱清,肖汉兵. 2009

[6]响应面法优化深水红娘鱼去脏加工工艺. 胡晓亮,陈庆余,沈建. 2014

[7]典型海产小杂鱼机械去头方法研究. 陈庆余,沈建,傅润泽,谈佳玉,张敬峰. 2012

[8]小杂鱼去脏工艺参数的优化. 胡晓亮,陈庆余,沈建. 2013

[9]利用小杂鱼、低值鱼提取浓缩鱼蛋白. 陈培基,李刘冬,李来好,刁石强,王道公. 1999

[10]小杂鱼脱脂技术的研究. 陈培基,李来好,李刘冬,刁石强. 2003

[11]一株广温性大菱鲆肠道益生菌的筛选与鉴定. 樊瑞锋,王印庚,梁友,高淳仁,张正,李彬,翟介明,曲江波. 2011

[12]达氟沙星在健康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梁俊平,李健,常志强,韩现芹,赵法箴. 2011

[13]养殖大菱鲆黑瘦症的病原菌鉴定及杀菌中草药筛选. 王印庚,任海,张正,王岚,荣小军,廖梅杰,陈霞. 2012

[14]3种抗菌药物在大菱鲆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比较. 王群,刘淇,李健,雷霁霖,孙绪文. 2008

[15]大菱鲆4个引进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侯仕营,马爱军,王新安,黄智慧,薛宝贵,杨志,曲江波. 2011

[16]大菱鲆4个不同地理群体生长性能的比较. 王新安,马爱军,侯仕营,黄智慧,薛宝贵,杨志,曲江波. 2010

[17]中国大菱鲆养殖20年成就和展望——庆祝大菱鲆引进中国20周年. 雷霁霖,刘新富,关长涛. 2012

[18]大菱鲆4个进口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于飞,张庆文,孔杰,栾生. 2008

[19]黄芪多糖佐剂对大菱鲆五联疫苗免疫增效作用. 邓楠楠,王印庚,张正,曲江波,廖梅杰,张辰仓,王忠华. 2012

[20]养殖密度对循环水系统中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生长的影响. 乔玮,宋协法,高淳仁,刘滨,雷霁霖,翟介明.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